何为“度”?我认为“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既没有重量,也没有尺寸,更没有一套广而告之的标准,全靠涉及的人,针对不同的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同时“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各个方面的内容,浓缩说来就是合理的范围,也是说话做事的分寸,国人追求的“适度”,其实就是恰到好处。
“度”的把握分为:不及、适度和过度。不及,就是未达到;适度,就是恰到好处;过度,就是超出合理范围。以跑步为例,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在那个阶段,跑三公里就恰到好处,即锻炼身体,又不伤害身体、危及健康。这个人跑两公里就是不及,跑四公里就是过度,跑三公里就是适度锻炼,恰到好处。
“度”是合理的范围,而这个范围是变化的。仍以跑步为例,练习了一段时间的三公里之后,锻炼者身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这时三公里的长度不再是他锻炼的适度距离,必须提高,这时他最佳的跑步距离可能是四公里,随着他身体素质的变化,他适度跑步的距离也随之增减。所以我们要想把握好“度”,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通过学习方可成长,进而提高自己把握“度”的能力。
“度”是对己的要求,与他人无关。因为能不能掌握好“度”,是能力水平问题;而讲不讲究“度”,纯粹就是个人素质问题。以讲话为例,与谁讲?讲什么?怎么讲?语气的轻重,用词的得当,都是需要考虑把握的,如果心无顾虑、口无遮拦,就算没有给自己带来麻烦,至少在别人心中也落下一个没素质的印象。
古人说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好自己的事,把握好自己的“度”,就是了解掌握“度”的第一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