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于永正老师《惊弓之鸟》和《第一次抱母亲》,谈谈自己课堂实践中学习于老师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例子及反思。
指导朗读人物对话,重点要带学生“进入角色”,只有入情入境,才会言为心生。同时充分体现了于老师“五重教学”中的“重感悟”,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体会,特别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这也是最新课标所指出的从学生语文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同时要关注个体差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于永正老师在《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指导方法,为学生拾级而上,提供了知识支架,对我们掌握好人物对话的要诀提出了方向。在《惊弓之鸟》和《第一次抱母亲》两个课例中基本上都有具体的呈现。结合我的一年级课堂实践及反思,梳理了以下几个方面:
1.读出人物的轮廓
离开了具体事件、具体语境,人物语言就苍白无力了。因此在课堂的开始让学生先通读几遍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中,于老师通过检查预习谈收获,对人物有整体的感知,了解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为指导朗读奠定了基础;《惊弓之鸟》一课也是在上课伊始,提出初读要求:眼到、口到、心到。在对课文的整体了解下对人物有初步的感知。
我的课堂实践:
以刚讲过的《小壁虎借尾巴》为例,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整体感知小壁虎借尾巴过程中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在正式进入文本之前对所讲人物有所了解,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进行指导朗读对话时,就有了初步的语境,在学生心理也有了初步印象。
2.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言由心生,通过关注提示语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情感。《惊弓之鸟》中在指导学生读“更赢笑着说……”时,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笑着”,带着表情朗读,读出更赢的胸有成竹;《第一次抱母亲》中抓住“我赶紧说……”中的“赶紧”一词,朗读时不仅语速要快,还要表达出儿子对母亲的急切、关爱的心情。
我的课堂实践:
低年级指导朗读人物对话时,关注提示语是很关键的一步,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人物语言描写前的词语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感知。还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指导这一句时让学生加上转身的动作,并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了什么时候会“高兴得叫起来”,有了与生活的联系也就加深了印象,朗读起来就更有滋味了。
3.读出人物的身份
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捕捉表现人物身份的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体验。《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中,小护士的身份刻画让人为之动容,在课文第三段,护士不起眼的动作:把边边角角拉平;非常平白的一句话: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于老师抓住这几处引导学生感悟,读出护士的细心和善良。还有一处是抓住“责怪”一词,通过与“责备”对比,引导学生因为护士与作者素不相识,不能是责备,用“责怪”既有埋怨又有批评的意思,符合护士的身份。在充分理解之后再读,就能读出责怪的语气了。
我的课堂实践:
在《小壁虎借尾巴》的课堂上,在指导学生朗读人物对话时,关注了人物的称呼。小壁虎分别找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对于这其中的任何一种小动物来说,小壁虎都属于较小的(身体较小),因此在指导朗读对话时,抓住“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这几个不同的称呼,读出小壁虎的可爱。在分角色朗读时,同样抓住这几个称呼,在读老牛的话时声音要低沉一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4.读出人物的性格
《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中,关于母亲的语言一共出现了3次,分别是:
“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这三次 语言描写分别在不同的场景出现,于老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母亲的无私以及比天空还宽阔的母亲的胸怀。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对母亲的理解、对自己母亲的理解。
我的课堂实际:
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隐藏在对话当中,拿《一分钟》这一课来说,文中的元元因为贪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目的是向学生渗透学习如何管理好时间,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的时候,抓住文中出现的两次“他叹了口气”“他又叹了口气”来进行对比朗读,感受元元的后悔之意,读出他的愧疚和后悔。
5.示范朗读
范读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朗读准确、鲜明、生动地再现文本情境和内涵,以有声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与感受文本、增进其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于老师的课堂上常常进行范读,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范读的呈现是老师对文本深入理解后的呈现,也对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惊弓之鸟》一课,于老师先行范读了第2-4节,并引导学生注意看他读魏王和更赢对话时的语气和表情的不同,思考不同的理由。这一环节通过问题聚焦学生的关注点。
我的课堂实践:
示范朗读,是我在课堂上经常运用到的指导方法,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而范读的时机也很关键。拿《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来说,我主要范读了小壁虎第一次找小鱼借尾巴时的对话,在前面导入新课做好铺垫后,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对话,接着展示朗读,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读小壁虎的句子和读小鱼的句子语气相似。于是便示范朗读,要把自己放入情境中读出小动物的心情。
6.读出“话外音”
《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中,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第2段中“我”跟护士的对话,通过理解“重担”一词,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着书中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背后的内容,要读懂文字所包含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有了独特的感受后再读。
无论哪一学段,对文本的研读、对朗读的指导都是需要在不断的积累中进行实践的。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