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后,我的心理感受仿佛回到童年!
1961年10月份出生的我在1968年的春季被妈妈领着到小学报名时的情景出现在眼前:负责接受填写报名表的老师说,这个孩子因为是下半年生的,年龄不够,明年再来吧。站在旁边的我对妈妈妈妈说,我不回幼儿园,我要上学!妈妈从书包里拿出我的幼儿园算术作业本和语文作业本让老师看后,确定了我可以提前上学的事。回家的路上我拉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喊着“我上学了”。
再看一眼“我要上学”这个题目,我的思绪回到1978年冬季。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参加高考的应届生,因为年龄小,被组织指定录取到忻州师专英语班的我在班里呆了一个月后便向老爸提出我要退学回到高中复读,因为英语不是我的喜欢,师专不是我的心愿。但是,没有走出这一步,而是读完师专,当了英语老师,当了英语教研员。再后来,所从事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校长工作与所学专业基本无关。作为参加高考时的文科生,在我心中留下了对没有系统学习中文专业的遗憾,同时也给自己确立了一个今生准备在退休后要实现的一个心愿,那就是,不为学历,只为学习而走进一所大学系统专修中文专业,在有系统中文专业理论支撑起我的认知水平后,我要在余生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因为在整个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人们说我会写文章,但我心中最清楚,如果我系统专修了中文,才可能是真正的会写!只是对这个“上学修中文”,始终是一种有愿望没底气的感觉,始终是在等待中和下笔写作是的感性散乱中。内心深处期待着有朝一日我要静静地坐在一所大学的教室里专修中文。想象着那时的我一定已是公务家务都不缠身,而我也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今天写下“我要上学”,表达的既是我的心声,又是我的行动,还是我的决心!因为对我而言是提前实现了我的梦想。人生的路上啊,真不知是你有幸遇到贵人,还贵人原本就被上帝安排在那未知的途中等着你,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在一路前行。我又一次由“我要上学”实现了“我上学了”。今生,接下来的时光“上学”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机会是天赐,是赐给真心要抓住机会的人。2018年秋季开学的时候,一口气写下3000余字的“我的阅读史”后, 走进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选择了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教授的课程《儿童的人格教育》。在网师的两个学期中,从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从对“打卡”二字一无所知到写下百余篇打卡学习日记;从对思维导图的胡写乱画到梳理之后的一目了然;从一度时期因自卑而准备放弃到因自卑而必须超越的经历;从只知道“经典”是因为流传时间悠久到切身体会到“经典”是因为影响生命太深……,我确定了自己余生的学习之路要这样走:不为文凭,不为成绩,只为在新网师体会那啃读一本本教育经典过程中的浸入和浸入过程中的酣畅淋漓;只为在新网师遇见那一个个用生命从事教育的垦荒者、攀登者;只为让自己的未来朝向努力实现“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只为让自己余生用有实力的光和热点燃更多的教育求真、写真、出真知的践行者。自己的生命成长需要这样做!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良知需要这样做!
上学吧!!!
一、就选新网师
最近读到一篇题为《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的文章,其中核心思想这样表述“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最应该读书的教师群体却成了远离阅读的一个群体,而其中最该读书的年轻教师,更成了一个疏于读书、荒于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的群体。”读到之后,一声感慨:真是一语切中要害!在一个小县城从教近四十年,自己从一个年轻教师走到今天,自以为是喜欢读书的,是一直在读书的。当经历了两个学期的新网师课程学习之后,也只有在新网师学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什么是真正的读书。好汗颜,自己原来是属于那个不读书而拼命教书,拼命做教育群体中的一员。回望一路历程中的伙伴们,几乎都可列入这个群体。当下的教育需要什么?当下的教育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无问西东的学习自愿者走进专业学习的共同体,接受专业学习的指导,奠定自己专业成长的基石。如此,才可能拥有专业实力陪伴、引导、点燃、守望祖国的未来茁壮成长。接触过许多“教育培训系统”,只有新网师中的学习让我感受到是走进了“经典教育培训系统”,是真正走上了教育求真之路。
二、新网师的魅力
走进新网师,首先要了解新教育。当我第一次听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个表述,心便为之所颤动。这不就是自己从教所要到达的彼岸吗?如何抵达?走进新教育,成为新网师学员后便是深深的嵌入,唯有嵌入才可能实现抵达彼岸的腾飞。郝晓东老师写过一篇题为《学习当如方娇艳》的文章,截一段,便可知道在新网师,什么样的人被推崇,什么样的榜样才可以被仰望。由此可知新网师太纯粹、太给力、太有魅力!所有这些都是认同网师文化后一直前行的动力!
郝老师说“这学期,最让我佩服的是方娇艳老师。方娇艳老师初次给我留下印象是因为思维导图。她上学期选修了我的课程,每次授课结束,当所有学员还在回味授课内容时,她随即就发出一张将授课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发出。思维导图清晰、详尽地梳理了授课的主要内容,让我和许多学员叹为观止。仅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她听课之认真和专注。后来她的阅读打卡一再被置顶,加深了我的印象。她写作之勤、思考之深、表达之真,得到许多学员的关注和点赞。我初步统计了一下:从上学期到现在255天,方娇艳老师画了几十张思维导图,每日打卡,写了255则打卡文章,共获得98次置顶,得到2727次点赞,做到了每天阅读,每天写作。如果每则打卡用平均1000字来计算,已经累计写作近30万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方老师每次作业字数达6千多字,学习之细致认真,实在让我钦佩。方老师也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一定也不轻,这样的学习品质她是如何做到的呢?从她的打卡中可以窥见原因。“Day160 昨天驱车一天,到家就急不可耐地继续生命叙事的书写,我想在老家新年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写出初稿。”(2018年2月2日12点34分)“Day152 坚持学习,是对生命价值的守护。昨晚耗尽心血终于提交了大作业,8866字,简直就像是文字马拉松,心头的重担终于落地。”(1月25日22点19分)“Day87 提升学习力,探寻自我。在返回上海的车途中阅读《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中《学习力》。(5月4日23点08分)“Day86 今天和家人外出晚餐,席间阅读《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5月3日23点20分)“Day85 这次五一,和家人孩子一起自驾出游。我随包带着郝老师的《给青年的四十封信》。”(5月2日23点20分)“Day58 今天清明,在植物园,看着孩子在阳光里追逐嬉戏,抽空阅读了《教育人类学》关于希望的内容。”(4月5日18点34分)从这些零星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方老师抓住旅途、饭前饭后、等人等一切碎片时间读书学习,在夜深人静大多数人刷手机、看微信时阅读写作。3月21日,方娇艳老师提交了近7千字的预习作业,在当日打卡中感慨道:“转眼加入新网师已经有半年多,这180多天,竟然一天不落地坚持阅读和写作打卡,最重要的是,在新网师的虚拟平台中,反而获得了现实环境中难以获得的对阅读和写作的执着和坚持,这都源于新网师的核心理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郝老师说:方老师呈现了一个生命自觉者的舒展和进取状态,她在不到一年中呈现的学习状态和成果超过了许多人十年甚至一辈子达到的。这种精神弥足可贵,是因为大多数老师的状态于此不同,他们在大多数时间里,是凭借着本能而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浏览完方娇艳老师的小打卡,不禁想起能代表新网师精神的两句意味深长的话:“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 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
魅力首先是灵魂的吸引和生命的共鸣。认同之下,新网师魅力无穷,不管洋葱、萝卜、西红柿们怎么说,咱南瓜只顾成长,而且要越长越大!
三、新网师的知行
新网师这样定位新网师人:首先,真正热爱学习。对未知领域充满兴趣和好奇;将学习视为生命内在之需求,而不是外在强加的负担;有终身学习的认识和行动,能耐得住寂寞,啃读书籍,坚持书写;知行合一,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躬耕课堂,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追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其次,真正热爱教育。虽然处于平凡岗位,但教育的理想与激情还没有被世俗与庸常磨灭;从内心深处认同教育职业,并把教育作为此生生命意义之寄托;不仅仅把教书育人作为谋生职业,而且作为毕生追求之事业。再着,真正热爱生命。对生命饱含激情,不愿挥霍生命,虚度光阴;渴求生命的内在成长,希望从平凡抵达优秀,从优秀抵达卓越;愿意通过专业学习,获得职业尊严,探寻生命价值,努力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如果是这个尺码的人,那么新网师便是自己的最适宜;如果是认可这个尺码的人,那么加入新网师仅仅是起步,整个行程唯有自己不懈的努力,这里的不懈既是学习的坚持更是需要经得起学习过程中的被预习、被啃读、被作业、被发言揉成一团然后搓长拉细,再被揉成一团,再复原,再打碎,直至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己。知易行难,不可自拔的被网师精神浸染之后,深切体会到那份边读书、边实践的“知无知”的快感之后;在学习群中被清理出去又主动进去之后才可以被称为网师人,才可能把“教育”这个常人眼中的职业做成事业,也才可能出现教育这块田野里的真正守望者和自我实现者。
四、我们结伴而行、我们一起努力
因朝向一致、因尺码相同、因缘起而聚,我们结伴而行,一起努力!郝晓东老师说,遇见网师就是发现了了最深刻的自己。我说,遇见网师就是让自己的教育生涯从此有了活水源泉,因为引领者,我们的授课老师们是中国教育的先锋,同行同学者是中国教育的“西天取经人”。好神奇,写到这里,耳边响起《国歌》声。当我把歌词嚼了几遍后,感受到新教育与祖国的命运同频!
2019年5月30日至6月2日,来自天南地北的150余名新网师人相聚龙城太原,短短三天的“首届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聚了一团火,会议结束后散成了满天星。截一段参会人的心声,我为之感动了又感动。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田洪强校长说:真正改变我认知的是今天晚上的读书会,新网师学员不断向郝晓东院长和孙影教授提出自己在读书中遇到的困惑同时,又在分享着读书带给自己的成长,享受着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每位学员提出的问题两位专家都做了精彩的解答,互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对话交流,更像是华山论剑。我也号召曾老师们读书,自己办公桌上和床前也放着几本书,空闲之余或陪孩子晚上学习偶尔也翻上几页,但从未系统的给自己规划该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打造书香校园?怎样让教师爱上读书?今天,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新网师,你有种子,我有土地,所以我来了!并且我来对了!做一个爱读书的校长,来唤醒师生共同成长,改变从今天开始!
田校长表达的是走进新教育,走进新网师学员由衷的心声。
2019年7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网师学员三十余人,共聚河南省汝阳县实验小学,开始为期一周的暑期深度共读活动,我因种种生活杂务未能成行,但每天对共读营中学习进度的关注也不轻松,但这份不轻松是心甘情愿的,这种不轻松是压力之下感受到生命有新的生长点的。于是,我对这次共读营写下这样的感觉:“乐园”颠覆了“围城”理论。“在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不单单指钱钟书《围城》中对婚姻的形象比喻。在现实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是如此的心理感受,而新网师的共读却尤如一块磁性很大的吸铁石把一群铁了心走自我成长之路的人吸了进去,进去之后便不再想着出来,而是尽全力生长起来。这次共读我作为城外的人,身不能至,心已陷入。除了羡慕便是跟进。冯文良老师一开始的定位我便感受到此次共读的分量所在,他这样写到,“今天虽是阅读译介者的序言,老师们也没有掉以轻心,而是认真啃读,不放过一处疑难。领读加讨论的方式,使读书氛围认真与热烈交织,深度阅读效果显著。”介绍杜威的生平与时代,郝老师提炼出“读书可以使平庸的人成为教育家”的观点,令人深思;在阅读杜威批判诸教育流派的一段文字之后,郝老师适时引导大家注意各流派的历史贡献,这种全面辩证的思维方式也启人心扉。此次读书最大的收获还是郝老师运用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对当前教育现象的分析,学理依据充分,切中肯綮,为老师们解读经典提供了示范”。我的小妹智静说“在这样的教育净土里,能与这样一群同样尺码、而又比我优秀很多的人共同生活七天,作为一个新教育的忠实追随者,我怎么可能掉队?又怎么舍得掉队?”我说,这样的团队里怎么可能掉队!准备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是准备拼了命的啊。人啊,一旦“舍得一身剐”,只能是向前进;自身的火种一旦被点燃,只能是绽放;兴趣和工作一旦接轨只能是投入。这个围城,进去的不想再出来,围观的则越来越靠近,直到走进,直到卷入。
对新网师,对就读新网师,想说的太多。开学之际,我站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喊一声,开学了,我要上学,我要和同学们朝着光亮的那方结伴同行,前进!进!
在新网师的五天
这是怎样的五天?
每个晚上七点,
有一个地方,
百花香,蛐蛐叫
缱绻夏风,烁闪夜空,
让大家找到了灵魂的故乡。
一群守望土地的人,
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一群准备擦星星的人
在北国支起帐篷的草原,
在南方闪着霓虹的都市,
在升起袅袅炊烟的乡村,
在风尘仆仆的旅途
大家都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是怎样的五天?
每个晚上七点,
有一个人,
隔千里,不相识,
汩汩文字,娓娓声音,
激励着628颗充满热望的心。
5233、5296、14649、5587、8164
这不是数字!
是方娇艳老师,、周娟园长、于似芳老师、郭小琴老师、穆勒滚教研员
倾其所有,
告诉我们:
明亮的那方,我们可以携手奔去!
33342个文字揭示了抵达彼岸的秘笈:
每一横都是热爱!
每一竖都是渴望!
每一撇都是执著!
每一捺都是坚韧!
(摘自何刚老师的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