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的人。期待不一样。
有人想着《暗夜骑士》,有人在想着《硫磺岛家书》,也有人觉得《敦刻尔克》会成为豪华版《赎罪》,似乎还有种错觉:下一个镜头就能见到汤姆希林,噢不,是詹姆斯麦卡沃伊那张脸。
当然,对于走进电影院的大多数人民来说,Christopher Nolan这几个字母基本也会被略过。
毕竟,“敦刻尔克”这个名字本身就足够陌生。斯大林格勒、诺曼底、阿登森林,这些地方发生的事再讲一个世纪可能都讲不完,敦刻尔克?也就是一个英国人才愿意大书其书吧。
2.
30多万盟军丛敦刻尔克跑回英伦三岛,这个数字挺眼熟的,没错,80年前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死伤也是这个数字,随后的南京大屠杀还是这个数字。
对历史有点兴趣的东方人,可能早已习惯了无任何制空权、没有重火力的战争场面,回过头看诺兰摆的那几架零零星星的bf109+JU-87,怎么说呢,虽然《敦刻尔克》用了多维度和多条线去试图传递一种浓烈的情绪,但总有些意犹未尽。
诺兰甚至“懒得”给民船一个“蜂拥而至”的镜头,对,就像《指环王》系列刚多夫带救兵丛山顶杀下来那样,真心没有。
第一次听说”反高潮主义“这个词语,冷淡无高潮强调情绪的表达——就像是枪炮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但我确实也赞同,一提到战争片就要说“反战”挺没劲的。
3.
你说他玩的很痛快吧,但也能看到一些很明显的媚俗桥段,比如小青年丧命这种典型的为了冲突而冲突。
你说他玩的不舒服么,想想用脚趾感受沙滩,用皮肤嗅闻咸湿的海风,然后在温暖的阳光下吹吹牛,这是什么感觉。
这大概也是枪炮版的埃里克侯麦。
4.
杰克劳登驾驶的喷火式战机迫降海面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点出戏,会想起2001年,有个开蔡国庆的飞行员也掉在了茫茫的南中国海上,他没有那么幸运,至今杳无音讯。
是81192还是81194,普通的我们可能都没法确定。东西方的拧巴方式可能不太一样,但殊途同归:反战有什么意义?没有战争,今天去电影院只能反复刷《小时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