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休息,很多人潜意识会认为,休息就是喝喝咖啡、看看电影、刷刷抖音、瞄瞄今日头、逛逛淘宝等等。
其实上面提到的这几种方式都不是真正的休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工作中消耗最大的是两个资源,意志力和注意力。现在很多心理学实验都认为这是两个有限的资源,最好用在刀刃上。
所以休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意志力和注意力。但是看视频、看新闻、以及决定是否点击购买之类的各种决策都会消耗注意力和意志力。
那怎样休息才能更好的恢复注意力和意志力呢?
专家给出了三个建议:
一是要休息,先断网;
二是短而频繁的休息比长时间工作然后长时间休息更好;
三是最好休息的时候离开办公室。
在《巅峰表现》这本书中,两位作者考察了长期保持状态、甚至40多岁了还保持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运动员,也考察了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发现他们的行为规律有共同之处。一个关键,是节奏感。总结成一个公式,就是
成长 = 压力 + 休息
这个公式说,只有合理分配压力和休息,你才能高效、可持续的成长。如果压力太大而休息太少,你就会被压垮;如果压力不够而休息太多,你就会停滞不前,不进则退。
那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分配压力和休息,才能使我们高效工作,快速成长呢?
在《见机》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五种高效休息的方法供我们参考:
一是要定时短休息。
经过统计研究表明,最佳间隔时间是每工作52分钟休息17分钟,即52+17。也有研究说是50+7,51+9等等,我们不必要计较到底是五十几分钟。总的来说,差不多是工作不到一小时,休息十来分钟。
本人亲自体验过工作50分钟,休息10分钟,效果很好,工作效率高。
二是在休息中不要想工作的事。
大部分人在休息间隙中喜欢看电子书、玩游戏、看电影等等,上面我们讲到这些都会消耗精力,这样做只会让你更累。我们要避免做消耗认知力的事情。
三是动起来比不动好。
在休息的时候,不要坐着不动,哪怕在屋里走走,或者出去散步五分钟都会有很好的效果。散步活动了肢体,可以增加给大脑的供血量。就算你不“正式”散步,每隔一个小时站起来走几步,两分钟就能起到一个关键的效果 —— 能让你过早死亡的概率降低33%!
四是短休息用于社交好于独自休息。
研究表明,休息时找朋友聊聊天比独自一个人休息的效果好。但是注意,必须是朋友,是为了友情,而不是为了什么“人脉”。
五是户外比室内好。
也就是休息时处于大自然中要好于室内。如果在室内休息,实验证明,可以用大自然的图片代替!有研究说看6分钟大自然图片,就能对你的大脑产生明显的好作用。赶紧把电脑桌面重新设置一下吧。
以上五种方法主要是针对短休息来说的,那对于午休来说,怎样更加高效的休息呢?
对于午休来说,关键是休息时间不要超过25分钟,这是为什么呢?
在《巅峰表现》一书中提到,一般的睡眠是有惯性的,睡着了不愿意醒,整个昏昏沉沉的时间很长 —— 但是20分钟之内的小睡就没有惯性。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下面这张图表示 ——
上图中,横坐标表示——从睡醒开始的时间;纵坐标表示——认知能力相对于睡觉之前的变化。
从左到右,第一条实线代表20分钟的小睡;第二条虚线代表一小时以内的睡眠;第三条虚线代表超过一小时的睡眠。
从上图可以看到,两条虚线显示出:睡醒后认知能力先是下降的,得等过一段时间,睡眠的好处才体现出来,这显然就太影响工作了。
而图中20分钟的小睡 —— 小睡没有睡眠惯性,醒过来马上就特别精神。所以本书作者平克建议设定25分钟定时,你用5分钟睡着,然后正好睡20分钟起来。
以上是对于午休高效休息的研究,关键是不超过25分钟。
那对于晚上睡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睡眠的作用不仅仅是消除疲劳,更重要的是让身体和大脑“成长”。而人的睡眠是周期性的,每个周期末端的“REM 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才是最宝贵的睡眠阶段。
白天学的技能和知识,需要大脑在晚上消化、重组一番,才算真正“长”在了我们身上。这个消化重组的过程,就发生在 REM 期间。睡眠不仅仅是让身体恢复,更是让身体、特别是让大脑成长。而 REM 睡眠,就是成长的关键期。
想要更多的 REM 睡眠,你就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
为了保证良好睡眠,晚上最好不要从事剧烈的脑力劳动,睡前不要喝酒,如果心静不下来,睡前可以用冥想的方法切换状态;特别是睡前不要使用手机、电脑或者 iPad 之类的电子产品!这些东西的屏幕会给人一种“蓝光”照射,影响褪黑素分泌,让人不愿意入睡。
以前就是科学高效休息的全部内容,让我们回顾一下:
工作间隙的休息法:
短休息(52+17);动起来;聊聊天;益室外。
午休休息法:
关键在于休息时间不超过25分钟。
晚上睡眠:
避免进行剧烈活动,不喝酒,远离电子产品,可以用冥想的方法切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