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上班五年是一个坎,今年我还有几个月上班满五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也面临了第一次重大的岗位调整——五一前接到的通知,从纯技术岗调到了软件的工程管理岗,五一后一周搬位置、适应新环境,到现在儿童节刚过,也算是“满月”了。
感触还是挺多的。原来我可能上了一个“假”班,有的时候一天也不用和同事说五句话,只要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偶尔才会有比较多的沟通需要,真是工业宅的风格。
现在不一样了,从工业界正式进军服务业。
我把现在的工作内容比喻成软件界的物业,每天一堆人找我解决问题。
主要工作内容要特别熟悉工程管理的套路,还要教很多人使用工程管理的一个软件平台,让大家合规程地在上面干活。
我要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调网络、整理总结问题、与软件开发厂商对接、与数据中心部门对接,相当于一个网管了。还得做吉祥物,负责宽慰心态,协调着急的各方,尽力让工作能够推进起来。
其实这是个好工作,跟原来锻炼的技能不太一样,比原来说话的机会要多得多,还要求快速的反应和协调思路。其实也就是出的错也多得多,而且暴露在越来越多的同事面前,有的时候挺囧的,不过还好,同样的情况第二次碰到就不会那么束手无策,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说工作五年是一个坎,就是因为工作套路太熟了,容易温水煮青蛙不思进取。现在环境逼迫我成为另一个池塘的青蛙,机会也难得。
确实现在才一个月,感觉到自己很多地方在焦虑。有时候晚上做梦都在想这些事情,哪个人的电脑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哪个活儿跟催命一样。这好像是我惯常的反应了,每次做一个新领域的工作,我都做梦会梦到,刚上班的时候也那样。哎,这是小时候梦考试的延续吧,大脑好敬业。
现在总结出服务行业的一点经验,有三个小贴士:
第一是复盘。
听杨小米(“遇见小mi”公众号作者)讲她的职场经历的时候学到的。她是课程销售要不断地给新老客户打电话,同样的事情她做就比别人做的好,是因为每天她都会回想今天打的电话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情,哪些我做的好,哪些我做的不好,都记在纸面上,经常回看。这就是复盘的威力。时间一长,规律就总结出来了,在实践中摸索出经验,什么方式效果最好。
我也在尝试这种方法,把每天遇到的问题归类整理,这个对避免二次犯错很有用。
第二是善用并联思路。
口头和书面的沟通方式都很重要,而书面往往被忽视。我就发现靠我一个人一个人去教软件管理平台的使用,太慢了,而且每个人只愿意听眼下用到的一点知识。于是我就决定一定要写一个用户手册,就从小白使用者的角度,主要就是截图一步步地呈现,还有分好各角色岗位都需要看哪些章节,在手册的最前面详细列出。这样我就可以跟同事们说,想使用工程管理平台,请先看一下这个文档,有问题再找我。写手册花的一份精力,其实是可以多次售卖的,这就是并联思路的高效。(而且写这样手册的策略是快速地先写一版出来,就是把最常用的功能写上去,不求大求全,让别人能先用起来,这样也可以给我反馈哪些地方写的不好,再迭代新的版本,小步快跑式)
第三是心态的建设。
服务行业就是磨性子,主要体现在时间的稀缺性和问题的紧迫性的矛盾上。我以前干的活比较单一,每天不用让大脑在各种进程之间切换来切换去。现在是好多小事在一起缠着,我就有点急了,一个是没有理清事情之间的关系,可能做的顺序不对或者不够优化;另一个是一旦被催,说话的节奏太快,不好好理解到对方最核心的诉求,得罪人、做错事都是常有的,而且自己心情会不好。
这个目前想到的还是在实践中积累,奇葩情况见得越来越多,处理事情才会越来越从容。努力克制很想撕X的冲动,然后真生气的时候就想自己的体检报告,可不能再多几项不合格,感觉就好多了。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社会上服务业越来越多,搞不好以后没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了,都是第三产业——服务业。我这也算是被动地赶了回潮流。
既然已经身在潮流之中,那就抛掉抱怨与恐惧,穿上救生衣,顺流而行,欣赏沿途的风景,不论是上岸还是下水,都会是更自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