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之美,先在其色。初开艳红,花苞待放,与群芳争艳时候粉中带红,凋零之时为雪白色。
一 历代诗人笔下的杏花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是杨万里眼中的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杏花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 僧志南《绝句》中的杏花雨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 王安石眼中的杏花
“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看时高艳先惊眼,折处幽香易满怀”,这是王安石笔下的杏花。
尤其是王安石那首《北陂杏花》最为有名: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一池春水,碧绿清雅,一树杏花,茂盛娇艳。花水各具风情,带来烂漫春光。开篇清幽美好,春色撩人。
“绕”字不但让水有了流动曲折之姿,也展现出水和花的互相映衬之态。一身一影,花影相随,也是对“绕”的回应。
后两句,写出了王安石写北陂杏花的一个答案:“杏花品行高洁”。
观赏杏树,杏花,清水,花影,洁白的杏花被风轻轻吹拂,几篇花瓣飘落到清澈的水面,随水波慢慢飘走,如同白雪从天而降。
杏花变白,说明接近凋谢,应当是令人悲叹时刻。但是在作者看来,杏花的谢幕是一副美丽的画面,饱含着对春天的祝福。
杏花谢幕,以飘飘白雪模样呈现,这是杏花的共性,但是谢幕的场所不同,带来的命运迥然不同。
“陌”,本意是田间小路,这里指街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设想白雪般的花瓣洒落在这样的街道,只能在匆忙的脚步下被碾压,混着脚底的灰尘,风吹的泥土,道路上的污秽而变得污浊不堪。
“北陂”“南陌”,境地不同,带给杏花结局不同,“吹作雪”“碾成尘”,似乎人们都会选择前者,体面的离开,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
“北陂”多为僻静冷清之地,“南陌”为热闹繁华之所。渴求权势追逐富贵为人之本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又有几人能做到居于陋室,安于平淡呢?
诗人用“纵”与“绝”的对比,道出了自己的选择,宁做“质本洁来还洁去”白雪杏花,也不做闹市中的尘土杏花。
虽做宰相,终为诗人的王安石,隐居江宁半山园时作的《北陂杏花》,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杏花变白、走向凋谢,与王安石变法失败,进入老年、人生即将谢幕何其相似!在飘落的杏花前伫立沉思,“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写的不就是自己吗?
三 民间的杏花
我们所熟知的杏坛和杏林是杏花延伸出的两个意象。
杏坛是孔子讲学授徒之所在,后来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便种有杏树,设有高坛。最早见于《庄子.渔父》:“孔子游乎淄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杏林,见于《神仙传》中《董丰传》,东汉名医董丰居于山中,医术高超,医心高尚。行医不要钱,病重者痊愈之后,只需栽种五棵杏树,病轻者痊愈种一棵杏树。
历经数年,居所旁边有十万多棵树。杏子熟时,人们可以拿粮食交换杏子,董丰再拿粮食接济穷人。后世用“杏林”指代中医业,“杏林中人”指代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