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也是,还是!
1、消费者是生产者吗?
在传统市场,消费者就是消费者,生产者就是生产者。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界限正在被打破。
如,消费者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在帮微信生产内容,在帮微信优化算法指引方向。
在使用抖音的过程中,在帮抖音生产内容,在帮抖音优化算法指引方向。
在使用百度的过程中,在帮百度优化搜索引擎的算法,为百度的人工智能输送原材料。
在使用滴滴、特斯拉的过程中,在帮助滴滴、特斯拉输送数据和材料,使其无人驾驶更进一步。
.......
客观上,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界限已经突破,主观上,我们的认知还停留在:生产者就是生产者的阶段。
会带来的结果:我们睁开眼睛就为互联网公司打工,真正的自由的休闲时间会不断被压缩。
2、谷歌是媒体吗?
在20年前,我们认为谷歌不是媒体。因为谷歌不生产内容,没有媒体牌照。按照传统的标准,它不是媒体。
在今天,我们认为谷歌是超级媒体。因为它给我们提供所有我们需要的新闻报道,更包括所有内容。
3、微信是金融平台吗?
6年前,我们认为它不是。现在我们认为它是。因为我们日常消费都在使用微信支付。
4、微信是电商平台吗?
6年前,我们认为它不是,但现在我们认为它是。因为我们通过微信购物直接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5、微信是打车平台吗?
6、微信是新闻媒体吗?
......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有数据(数字、文字、图像、视频)都是由1/0构成的。
从技术角度看,所有互联网平台都包含了所有的属性。要开启这些属性,只是功能模块的增加。
消费者是上帝,消费者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他们所需的内容。
这个内在要求会促使:超级App会不断开启功能模块,使自己的属性标签不断增加。
这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形成超级垄断的根源,也是微信、支付宝、淘宝、今日头条等几家超级企业看似不可战胜的根源。
试想,如果市场中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App被广泛使用,会带来什么结果?
答案很明显,每个人要浪费大量时间熟悉和切换应用,按照每人每天浪费10分钟,1年的浪费会是惊人的。
10亿人乘以(1/6小时)乘以(365天)=608亿小时=25亿天=694万年生命的浪费。
因此,谷歌说:互联网的天然属性就是垄断的。
如果换一种持股方式,变为全民持股,互联网的天然属性将很自然的变为统一的。
7、手机是基础设施吗?
如果是传统手机,手机并不是基础设施。
但如果是智能手机,手机就会变成所有领域、所有基础服务的基础设施。
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所有非实体商品的服务都可以构筑在0/1数据之上,
比如,金融的服务,比如,寄生在金融之上的税收服务,比如寄生在金融之上的各种收费服务,比如.....
传统的基础设施的成本是企业自己买单的,但智能手机这个基础设施则是消费者买单的,对创新企业而言,等于是零成本的基础设施。
零成本对应着最高效率,高效率取代低效率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无论传统服务企业如何抗拒,都无法逆转所有基础设施向智能手机上转移的大趋势。
即,未来,智能手机会变成超级的、统一的、底层的基础设施。
智能手机是谁的?消费者的。
既然是消费者的,是不是消费者身份应该转变成投资人呢?是不是消费者的投资人身份应该被承认呢?
承认方式是什么?是不是分股到户,全民持股,股产提货权?
8、为什么要突破认知的边界?
软件替代白领,机器替代蓝领。
智能化的结果,全民传统的生产者身份被软件和智能机器替代。
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义什么是生产者和投资人,否则,未来大部分人会因传统的定义而失去价值,或者说失去参与市场创新的权力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