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用烂了的题目,但我依然要用这句话来谨醒自己。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句话好像从发明起就被用在差生身上。经过六年的学校教育,我会有意识地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去看待学生的表现,而不仅是一纸成绩。因此,我觉得我自己对待传统意义上的“差生”确实挺宽容,但有点矫枉过正的感觉,我认为我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过于苛刻。
小晶,绝对算是班里的“优生”了,成绩十佳,还会帮忙布置教室,且从来没有出现过上课迟到、欠交作业等违纪行为,几乎没有给我惹过什么麻烦,但我依然对她存有偏见。原因是她打扫卫生不认真、被安排带早读却不上台、会把凳子往后移,故意占据后座同学的空间,成绩有些下降。这些不好的行为表现我都归因为是小晶同学自以为是的结果,也因此我更厌烦她了。
我不止一次跟她谈过,而且很明确地指责过:“你知道吗?自从七年级带你们以来,看到你出现过的这些行为,我真的很失望,然后变得有些讨厌你了,不喜欢你了。因为你曾经的老师跟我讲过你是一个很乖的学生,所以我把你的各方面表现都设了一个高标准。当你没有达到我心里面对你的期待时,比如扫地不认真、对集体活动不上心等,我就会怀疑你是故意为之,你是因为我的管理不严格而见风使舵。我一直都挺讨厌两种人的,一种是自以为成绩好就了不起,另一种是表里不一的人,而你两项都占了,真的让我喜欢不起来。”她听到这话,头看向一边,不做辩解,也不回答。
我继续问:“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冤枉过你,就是你曾经出现的这些行为,我有没有没理清楚的情况?”她摇头。
我问:“那你认同我刚刚对你的评价吗?”她默不作声。
我问:“你六年级有没有出现过打扫卫生不认真的情况?”她还是不回答。
我:“或者说,六年级和七年级相比,你什么时候打扫卫生更积极?”
她想了很久:“六年级。”
我:“为什么七年级之后就变得不认真了?”她又不作声。
我:“你现在心里面有什么委屈吗?”她不回答。
我:“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提问,你点头或者摇头。”
她点了点头。
我:“你认为我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你?”
她点头。
我:“你感觉,比起你,我更喜欢小玲和小欣?”
她点头。
我解释(因为抱着要坦诚的态度,所以我的解释就显得很理直气壮 又变成了责骂):“不瞒你说,你的感觉是对的,我确实更喜欢小玲和小欣。我认为虽然她们的成绩虽然比不上你,但各方面的表现都超过了你。对班级的贡献、对同学的帮扶、对了班干部的支持等。而且,因为没有人跟我反映过曾经的她们有多么的优秀,所以我刚开始对她们的期待是0,远远低于我对你的期待,因此他们的表现在我心里一直是加分的状态,而你却一直在减分,连你最擅长的学习这会儿都没有那么拔尖了。”她又不吭声。
后来上课了,我们也就没有继续聊下去。但这一场我自编自导的谈话结束后,我心情一直比较低落,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妥。我一直想,是不是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什么问题?想了很久,终于,我摸到一点苗头——确实是我自己对小晶同学太苛刻了,我的教育态度于她而言是不公平的。我该对每个学生都抱有期待,不能因为他人的评价就对她的期待兀自升高,当她没有达到时就抱以偏见。自己不也是挺讨厌被贴标签的嘛,特别是讨厌那种被贴好标签后被长辈约束着不能干这、不能干那儿,特别想问凭什么?那只是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我就是我,我要保持真实和自主。可当自己变成长辈,小晶同学表现出和“好标签”不一致的真实行为时,我却变得不接纳了。相比她心里也一直有个质疑吧,凭什么?
所以,继昨晚聊天后,我又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记录此文是希望提醒自己,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后进生,也包括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