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本书由吴琦编著,整合了他与项飙在北京、牛津、温州三地,从2017到2019年跨度三年的访谈。
三次访谈,问题式穿插了项飚的成长经历,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讨论当前社会下,人们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第一次访谈在北京,讲述了他在温州的成长经历,保送到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在北京浙江村进行实地研究,再到新加坡做访问学者,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
第二次访谈在牛津,以人类学视角,对现在人们遇到的问题,距离与直接性,非虚构写作,跨国性和小世界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第三次访谈回到温州,项飙的家乡,介绍了自己现在正进行的工作研究,对人的再生产,阶层流动的研究情况,再谈以乡绅作为方法的意义。
01 找到自己的位置
项飚出生在温州,父母都是老师,外公的父亲是清朝最后一代公派留学生,虽然家道中落,但外公保留着高度的精神追求,虽然生活在底层,因为看见过更大的世界,与其他人保持着礼仪式的距离感。受这种环境的影响,项飚成长为一个喜欢真实,又能够对身边的事情进行思辨的人。
项飚在温州的学生时代,学习环境没有太多压力,有更多的时间来探索兴趣和阅读书籍,这没有限制他的想象力,形成了思维的多样性,发掘探索的更多可能性。
带着温州人的色彩,项飚虽然没有成为生意人,却在保送到北京大学后,去北京的浙江村进行实地研究,与浙江村的温州人通吃同住,亲身体验,最终出版了《跨越边界的社区》,这本书包含了浙江村的三十年记录研究。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历,能看见多远的世界,看到多少真实的世界,决定了我们会站在哪里,去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迷茫的,被时代和人群催着走,不知道自己去向哪里,看不清,看不远,是单个人的命运。像作者这样,虽然同样会迷茫和焦虑,但是知道自己的位置,不会被人群冲走,是值得我们警醒的。
02 环境下的个人焦虑
边缘化的焦虑,每个人天然都想要站到中心,受到瞩目,做出成就,但现实环境下,大部分没有中心的位置可以站,边缘化是我们要面对的真实情况,中心是用来改变世界,边缘是改变生活的每一天,改变不了世界,去改变生活的每一天也是很好的。
压力引起的焦虑,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分析过——面对压力有感。
出现危机,比如当股票亏损的时候,并不是最大的危机,但承诺别人一定盈利,却发生了亏损,会是一种很大的危机。危机不仅仅是失去,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失去。达到一定成就后,再难超越,走下坡路的时候,像中年焦虑,失恋也是。这种应当不出现,实际却出现的失去,当自己无法解释这个结果的时候,会出现危机。
适当的焦虑会形成反思,促进人的成长,而过于焦虑,会损害身心。
03 做到实处
从小事做起,项飚继承了温州人做到实处的精髓,比如他研究人的再流动,印度技术劳工流动时,深入到当地进行实地研究。
以乡绅作为方法,项飚的舅舅是一位典型的乡绅,对温州当地的事情能有很清晰的表达,比如吃的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里面有什么文化,身边的人所处的环境,当地的习俗和行为,都能一一道来,这些描述不是大而空的理论,将真实的生活说清楚,是一种能力,也是每个人应该学习和具备的能力。
关注身边,关注附近的人和事,一个人,能将自己身边的环境和人描述清楚,首先需要留心观察。网络大环境下,大部分关心的都是国家大事,全人类的大事,对身边的事情却很冷淡,一个学生能把学校的环境,老师的特点,班级的组成,每个人的责任和特点说清楚,一个孩子能说清楚自己的家庭情况,父母的职业,兴趣和关注的事情说出来,这种能力需要我们去练习。
世界大事,没你什么事,身边的事情,才是你的大事。
表达身边的事情,就是在表达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