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收了伞走进商场,门口的保安大叔操着浓浓的乡音,给每个顾客边套上伞套,边说:慢点走,小心地滑。几乎每个接过伞的人,都微笑着对他说:谢谢。
周末带爸妈出去吃个饭,商场的洗手间里,保洁阿姨试图打发我们去楼下。坚持用完洗手间洗手时,她不停地絮絮叨叨要我小心手上的水,但凡不小心溅到地上,都要惹来好几句她那流利方言的指责。商场并没有提供擦手纸,她工作的拖把就在墙边靠着。而她坐在一边的小凳子上玩着手机,却指责顾客把地溅湿。
职业不分贵贱,如果你值得尊重,你就会得到尊重。
总是不断有人拿地域性问题说事。千千万万人说上海人排外,是谁在说呢?
我们小区门口的安徽籍保安大叔没说过。
每辆进出小区的车他都认真排查,有牵着小孩散步的,他总提醒孩子要靠边走小心车。我爸常和他一起抽烟聊天,分享新到的茶叶。小区里有什么东西坏了,只要他看见了,就第一时间主动报给物业,从没在执勤时间打过瞌睡。小区里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喊他“保安丫叔”。
我那些来自南昌、河南、北京、山西、西安、安徽、长沙等等地方的大学同学没说过。
在沪上学期间,上课的时候互相帮忙点到,周末有时我会带他们回家吃爸妈做的地道本帮菜。还没普及电子机票的那几年,我和几个上海同学会帮他们去市区各个取票点拿春节回家的票。寒假过后的开学是最开心的时候,各地带来的土特产怎么都吃不完。跟着他们去到他们的家乡,去看了湘江、看了兵马俑,知道了原来厦门离金门这么近。有农村的同学带来的萝卜干,是这辈子吃过最好吃最香脆的。
我家后门的鸡蛋饼摊的河南阿姨没说过。
头一天晚上写个微信给阿姨,第二天早上按着时间就能去拿热乎乎的早饭了。偶尔实在没零钱,阿姨说:不要了,过两天再给吧。阿姨知道我喜欢吃榨菜,每次都多抓一小把也从没问我多要一块钱。她有个三岁的女儿,偶尔我看到漂亮的儿童发饰,会给她买个小蝴蝶结。
我的各籍同事没说过。
偶尔带些家里自制的糖藕和熏鱼在午饭时做加菜,他们比我更喜欢这些地道的本帮菜,虽然吃完后免不了说两句:太甜了!年节前帮着他们一起抢票,抢到了会一起欢呼。
家门口那个随叫随到力大无穷的收纸板和塑料瓶的山东胖大叔没说过。
菜市场门口免费给老人剃头的大叔也没说过,虽然我还没搞清楚他是哪里人。
我偶尔也会厌恶那些带着孙子在地铁里抢座位的地道上海大妈。但她们中也会有见义勇为的,不是吗。
其实,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是什么样的人,并不由你出生在哪里成长在哪里而决定。
所以何必这么介怀那一句,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