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何时,任何制度都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剥削,极其残酷的压榨。人们总是孤独的,寂寞的,无力的,拼命的,自以为安逸地挣扎着。
小说《香水》没有浩瀚的篇幅,却结构严谨,段落分明,我们能直观地想象到作者想表达的讽刺,也能意识到自身是否已经与这个世界的种种陋习同流合污。
本书以时间的推移直述主人公挣扎奋起的、没有什么欲望的(欲望只有对香气的执着)、顽强的一生。
作者之所以这样费尽心力地描写气味,并通过反讽来体现这个世界的“香与臭”,运用“臭”与“丑”的谐音,大概是为了表现这个世界的颠倒黑白吧。
聚斯金德笔下18世纪的巴黎是全世界最臭的地方。无知的世人是“臭”的,有权势的人用香水掩饰自己的“臭”,这些“臭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换臭味,形成了更大的臭,无比腥咸的臭,世界的丑陋与黑暗都被一个“臭”字囊括其中。我忍不住闻了闻自己,哎,还是洗完澡再闻吧。(o´・ェ・`o)
一七三八年七月七日,这年最炎热的一天,在巴黎最臭的街区内一个臭鱼摊的宰鱼台下,最不知名的传奇人物、本书的主人公、没有气味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出生了。
他一出生,身旁就围绕着吃垃圾的野狗、被野狗吃的垃圾、还有承载着一切的烂泥。
他的第一声哭喊就把自己的母亲送上了绞刑台,并成了孤儿,被送到了教会机构。分配的乳母因为他身上没有味道抛弃了他,随后他被送到了修道院,八岁时教会不再支付修道院抚养费,他就被买到制革厂去压榨劳动力。后来又被卖给香水制造商(虽然是他自己努力争取的)去压榨创意。为了毕业,他用1000种香水的配方,换了一纸文凭。随后他在去格拉斯的路上,嗅着自然的气息,越来越满足,越来越讨厌人的臭气。找到一个石洞住了7年,他想就在这个石洞里死去,就像我们的迷茫期,在逃避世界、在寻找自己。当格雷诺耶得知自己身上没有味道的时候,他绝望了,他离开了这个洞,他要继续孤独地去往格拉斯(因为到目前为止抛弃他的人都死了:攒了一辈子钱的修女最后穷死、皮革厂老板掉进河里淹死、香水制造商的房子坍塌掉进了河里),现在他要制作自己的气味!
在这个奇臭无比的香水产地,格雷诺耶找到了一家小作坊,他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终于掌握了自己毕生追求的香水制作技术。随后他杀了25位少女,提取她们的体香,只是为了完成自己那举世无双的香水。一七六六年被办处死刑却又用自己制作的香水死里逃生,一七六七年返回巴黎,用香水诱导世人被分尸吃掉。
世间的种种丑态被一个“臭”字,暴露无遗。就比如“街道散发出粪便的臭气,屋子后院散发着尿臭,楼梯间散发出腐朽的木材和老鼠的臭气,厨房弥漫着烂菜和羊油的臭味;制革厂里散发出苛性碱的气味,屠宰场里飘出硫磺的臭气,人们散发出汗酸臭气和未洗的衣服的臭味。”各个身份,各个阶级的人都在散发着不同的臭气,都有着不同的奸诈与黑暗。
那见不得光的诡笑,那说不出口的邪道,那不敢正视的虚伪,都变成了这身穿在身上的、由阴暗之中酿成的、坚硬的臭气外衣。他们自己是嗅不到的,因为这就是他们产生的气味,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臭气种,反而觉得满足与充实。
再比如,“泰里埃轻柔地抱起他,没有气味的小孩不知羞耻地嗅他,情况就是如此!他要彻底地嗅他!泰里埃倏地觉得自己散发出臭气,身上有汗臭,有醋味和酸菜味,不干净的衣服有臭味。他觉得自己仿佛是赤身裸体,样子很丑,觉得有人在盯着他看,最温柔脉脉的情感和最肮脏的念头在这个贪婪的小鼻子之前都暴露无遗。”
这段话真切地反映出人们的伪善,那些不与自己利益挂钩的人,抛出那张丝毫不加以掩饰的鄙夷丑恶的嘴脸。最初泰里埃满心欢喜地抱起他是可不是这样的,笑意吟吟,可他自己感觉小格雷诺耶仿佛能嗅透他的内心时,他羞愧了,心理喊着“滚吧!你这魔鬼,这叫人难以忍受的小孩!”自己臭了一辈子怎么能因为一个不知名的、没有气味的小孩而改变自己引以为傲的臭呢!
同时作者表现人们的冷漠也是自有一套。在格雷诺耶在格拉斯杀死了最后一名少女之后,全城的人伴随着惊慌、激愤、狂怒、歇斯底里的怀疑、绝望,恐慌了。“格拉斯市民就这样发疯地无所事事,焦急不安地等待着下一次谋杀。没有哪个人对下次谋杀即将来临表示怀疑。每个人暗地里都期盼着吓人消息的到来,唯一希望是这消息与己无关,而是涉及另一人。”冷漠与无知的不思进取的市民在这里若隐若现地、无法拒绝地悄然出现,画面就这样强行映在脑中,这口砒霜喝得真是神清气爽。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谁是谋杀犯?
格雷诺耶杀了26个姑娘,一群不知姓名的人吃了格雷诺耶。每天都有众多受阶级和资本虐待的人无声无息地死去,残忍的商贸和私利交织着,做掉了一个又一个有名望的人······一切看起来无迹可寻,却又相互交织,把所有的命案串并到一起,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同一个源头——自私的冷漠的人性。
因为自私所以冷漠,因为冷漠所以不进行深入思考,越来越贫瘠的智慧,越来越安于现状,越来越冰冷的心。
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每天都过着同样生活的众生:睁开眼睛奔向工作,下班挤上归途。回到家中摊在沙发上,要么沉浸在愚民的电视节目中,要么刷着手机大口大口地吃着文化快餐。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拼命地传播炒作,文章更是越发的乏味与空洞。生活没有乐趣,性情愈发暴躁。无处安放的寂寞与不安,只能通过娱乐和放纵来缓解。至于未来怎么样到时候再说,反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爱谁就去睡。要什么情感,小孩子才讲情感,大人只看利益!
麻木已经成常态,兴趣即将成为奢侈品。
在空洞的社会中,“事不关己”的大旗迎风飘扬,呼吸着懈怠的空气,风中散发着铜臭和慵懒的气息,多么清新!多么滋润心肺!
原来都是泯灭的情感在搞鬼!都是这醉人的香气干的!
该死的格雷诺耶,这个没有气味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