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来访与咨询师的配适度能直接影响到结果,所以非常重要。
配适度可以从两个维度看。
第一是专业维度。心理咨询工作有很多流派和取向,每个都能帮助到人,同时没有一个是万能的,来访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如果只是改变认知和行为,就去和认知或行为取向的咨询师工作;如果想重塑自己,就去找人本取向或格式塔取向的咨询师;如果是探索自己,或可以做长程咨询,就去找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而如果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治疗,就去找家庭系统的咨询。除此之外,还有职业咨询、OH卡、叙事、书写等……流派很多,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程度,还有来访内心认同,没有一个是万能的。
第二是纯主观维度。包括来访与咨询师的三观,是否对彼此的经历认同等。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我的前同事找我寻求心理方面的帮助,她是“北漂”,我是北京本地人,她经历的职场和人生困惑其实我也经历过,心理咨询探寻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识”,具体事件不重要,但在对方的认知中,是“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是不会共情的”。如果仅从单次谈话角度看,这是一次无效的帮助。而从整个系统看,如果对方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北漂型咨询师”,或意识到“情绪、认知比事件更重要”,就是有效的;对我来说,意识到提升自己的共情表达能力,比说“我经历过相似的心路历程”更重要,也是有效的。
心理咨询工作有意思的点是,不要给建议,让来访感受自己该走的路,否则将事倍功半,而来访与咨询师匹配的过程,同样是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