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竟是夏至。
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华夏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节气的准确时间。
作为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拉开了一年中最热时节的大幕,之后天气将越来越热,伴有雷阵雨或暴雨。
如果不是最近读了《敦煌岁时节令》,对这“岁时节令”是不懂得的,有限的知识也仅限于陪孩子共读的“二十四节气歌”里,更别说与岁时节令有关的仪式感,略知一二都是难得。但在《敦煌岁时节令》一书中,不仅能对岁时节令有充分的了解,更能了解敦煌文化的丰厚,欣赏敦煌的艺术之美,领会中华文明的璀璨。
作为敦煌研究的一个分类,《敦煌岁时节令》由敦煌研究院编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以“传承、人文、诗意、生活”为切入点,从立春开始,按时间顺序,将敦煌壁画、彩塑以及藏经洞出土文献进行分门别类,融入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让古老的敦煌文化“活”了起来。
提起敦煌,印象里仅有的单薄认知得到了填补。在书中,有关敦煌的所有知识似乎都触手可及。只要愿意,随手翻阅便是欣赏,想欣赏多久就欣赏多久。细细研读,想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
全书分35篇,每篇介绍一个岁时节令,从春分开始到寒衣节结束。每一小篇均以应景的诗词开篇,以俏皮活动、不失严谨的语言,记录下古人在这个节气中的礼俗活动,感受敦煌文化中呈现出的古人的诗意生活日常。
如夏至时节,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敦煌的先牧之祭,祭祀驼马神、乞求驼马繁息,充分反映了当地百姓对畜牧业的重视;仲夏雩祀,即求雨之祭,为夏至日的常祀之一,因敦煌常年气候干旱,夏季更为酷热,此时举行赛神祈雨活动,反映出敦煌百姓面对自然环境生起的朴素愿望。
再如夏至后的小暑,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即使没有空调,智慧的古人也总能在生活里找一隅凉快的角落,做点降温的小事儿。
小暑时节,取矿物质井水洗把脸、趁井水还未放热,清清爽爽洗个头擦个身;小孩子们身着清新吊带装,常在莲花池内戏水玩耍;理发剃须,成了夏日套餐;王公贵族穿薄如蝉翼丝绸衫,喝世间好物黄陪酒;普通青年洗头降温,文艺青年折扇纳凉,佛系青年抄经避暑。
以及小暑后的大暑,人情正苦暑,物怎巳惊秋。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没有之一,让人无处藏身。
此时的古人商旅一路跋涉,终于步入一片葱茏,青山行旅,忘乎所以;山间的岩石上坐下歇歇脚,用树叶盛一口泉水来喝,观望瀑布流水,山石耸峙,垂柳修竹,衣带飘扬,自带凉意,物我两忘,也盼树深时见有鹿,溪午不闻钟,如此消暑,好不惬意。
每个时节篇章内,又至少选用5-6张彩图相配,全书约有200余幅,均是与主题相关的敦煌壁画,还原度极高,从图案、色彩到斑驳的痕迹,全面展示敦煌民俗、礼俗和佛俗。原汁原味的呈现,让人身临其境。
二十四节气的诞生,是人类祖先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饱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当这份热爱融入到敦煌这个河西走廊尽头的丝路明珠,就更加璀璨绚丽。
《敦煌岁时节令》以节气为轴、以诗词为引,启承四序,传统岁时节令就此展开节气之美与敦煌文化相融交织。全书图文精美,印制精良,设计唯美,知识体系丰富......无疑是一本精美之书,适合个人品读收藏或赠友分享。
时光流传,经典永恒;岁时轮转,故事不断。
往后的日子里,随手翻阅《敦煌岁时节令》,于传统岁时节令中,感受节气之美,敦煌文化之真,时不时,穿越千年,与古人共赴一趟四季之旅,进入艺术赏析和文化求知的世界,在艺术熏陶中修身养性,实属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