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是个爱疯跑的野丫头,对书感兴趣是在大姨家看到了表哥的一堆小人书,巴掌大小,黑白印刷,图文并茂,虽然上面的字认不全,但是看画面觉得非常有意思。再后来识字多了就开始看古龙的小说,被里面描述的江湖情仇、神奇幻境深深吸引着。
印象深刻的是一本《修墓老人》的书,很厚,描述的是英国的教会背景下人民的生活,当时根本看不懂,现在的记忆也是模糊的,可能描述的也不准确。为什么要说这本没看明白的书呢,因为这本书代表着我的童年,蒙昧又知识匮乏的状态。那个时候的我手边能接触到的书并不多,适合我看的更少,逮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记得这本书我趴在床上看了两遍,一知半解的,但又被书中描述的异国风情深深吸引着。
再到后来手头终于有了一本适龄看的书《格林童话》,里面的故事对我来说太有吸引力了,爱不释手的带在身边看了很久,以至于书都散架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奇幻,有段时间甚至分不清楚里面的情节是真实还是虚幻。长大后听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这句歌词的时候就立刻想到了这本书,这本书代表了我童年的精神世界。
初中的时候爱逛书店,矿区有个百家书店,周末经常去,书店不大,三十来平,书架摆满了四面墙,笔墨味气阵阵…那时候有《故事会》、《童话大王》的连载,每次都是算好了日子去,兴冲冲的买了就边走边看,回到家啥也不干,蹲在小房间里先看书,一边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情节,一边又担心别太快看完了…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鼓励大家集体买名著套装,我也很想买,但是妈妈不同意,觉得太贵。我很着急,斗争了很久还是没买成。后来我不死心,同学们有买的,我就借着看,怕借的太久同学不乐意,我就连夜看,一本本名著让我觉得很过瘾,一周就看完了20多本…初中读书的时光让我的精神很富足,也越来越喜欢看书了。
大学时代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用借书证三天一本地借书看,最怀念的是周末在学校的草坪上边晒太阳边看书的时光…可以说我的整个大学时光全部都给了书。
工作后的前几年我就静不下心来读书了,手机、电脑日日傍身,心中莫名的空虚烦躁,虽然有了经济能力买书但是我却很少买书,即使买书也是被动的买工具书。后来从事了心理学工作,认识到自己真的太欠缺了,慢慢地又开始读书了,因为始终不喜欢电子图书,所以我还是选择买纸质书,上下班天天背着个书包,沉甸甸的,我知道这里面装的全是我对心理学的热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不知道究竟哪个重要,对我来说读书与成长是密不可分的,书帮助我链接这个世界,书陪伴我踏实地成长,书引领我追寻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