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 已经更新过很多的概念,每一周都感觉很有收获,只不过时间长了,每一周的概念在自己脑子里留下的都是只言片语,甚至有些已经忘记。一块更新过的概念有:注意力、价值与价格、安全感、活在未来、贵人、投资、落后、多维竞争、元认知能力、刻意练习、万能钥匙(转换注意力)、坚持(一件事决定开始,就永远不会结束)、错过(感觉没关系 而不行动)、这个世界是有灵魂的(主动的与世界保持亲密的关系)、戒掉抱怨、看得见别人的好、正确本身的价值(特立独行且正确)、什么决定选择(价值观),什么决定自我驱动力(正确的刚需)、怎么培养正确的刚需(耐心的积累)、投资的刚需、尊重资本的量级差异、机会、投资的条件、预测、贪婪、先发优势、压上全部、定投、长期、卖时间的正确姿势、写作、价值、选择、成长与成长率、提高成长率的方法、知识、怎么提高智商、速成;
不知不觉已经更新了四十个概念了,早就知道对于重要的问题要反复思考,可我从未反复打磨思考过这个概念。
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我把这个概念又重新梳理一遍,我发现有好多概念都是不止写了一次,像选择、投资;再去回顾之前的概念,就好像自己从来没有读过一样,即便是中间也回顾过,好多概念也都写过,可就是还是会忘记 。
这周的文章估计会是复习课,(剩下十几周的时间,我其实挺焦虑的,感觉学的东西还是比较少)经过这次的梳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元认知这个概念。我觉得它是学习一切概念的基石,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有了这个能力等于是说给思考增加了反馈机制,只有对思考增加了反馈机制,正确的路上越走越远。
为什么会半途而废?为什么会不知道如何做选择?为什么不会转换自己的注意力在其他的方面找到答案?好多问题 之所以不会解决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解决,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就是元认知能力。若是自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肯定就会改正,改正的方法就是调用自己元认知能力去一次一次尝试,去一步一步慢慢改正,一步一步慢慢成长。
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最终会半途而废是基于两个原因:
1·低估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
若是成年人还好,通过这样的阅读,就能明白这些道理,做还是不做,他们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若是不做,早晚接受惩罚就好了,但是若是对于小孩子,他们没有判断能力,没有自控能力应该怎么向他们传递这些观点和能力呢?他们不做,而且还都有一套你说服不了的说法。
还有一点,怎么做就能不低估重复练习的次数呢?我能想到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决定做的时候,就把它当作是长期要做的事情,做不到 就一直做。这让我想起来想起来之前看到的一个漫画,有一个人挖井人,每一次挖井都是差那么一点点的没有挖到水,然后就又换地方重新开始挖。我越来越认识到这和做事一样,若是没有一次是做成的,没有这种成功的体验,每一次都是差一点就半途而废的话,相当于之前的很多努力都是无用功,因为这些努力并没有形成能力。既然做,就一定要想办法做成。
不仅会低估系的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的次数,还会高估自己实际的努力次数,还多人就是会不断地抱怨,我努力了那么多,为什么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为什么还是失败。于我而言,就是上一次看过新东方的老师 的逐字稿,我就觉得自己的 努力就谈不上是努力。总要有那么一次,刻意地把自己努力的过程记录下来,在做成之后认真的分析自己到底花费了多少心思,我相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但也不是自己做到之后体会到的那么简单。
2·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
最终,一个人的能力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出来,或者最终失败,可能会是因为某一项能力完全是零。不要求全部精通,但至少做到每一项都及格,这样,最终的能力可能不是像考试总成绩那样是各项分数的加和,而最终的能力值应该是各项分数的乘积。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再练习一项能力的时候,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的这个事情看。
为什么看别人的文章就是觉得很有层次,很有内容,而自己每次写文章的时候,就是翻来覆去还是那几句话,或者半天还憋不出一句话来?写来写去,就是写不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甚至自己就没有思考过程。今天的文章其实是很好的一次不盯着锁头看而是去其他地方找钥匙的应用,是一次成功的示范。读了今天的文字,我明白写出精彩的文字不是要多写,而是要多思考,文字只是思考的记录,当然因为有了记录就能更好的思考。写作是多项能力的复杂体,要多观察多思考。会表达、会交流,会体谅他人·······。
希望和耐心。
一个人之所有有耐心做下去可能是因为隐隐约约能够看到希望,即使不敢肯定,就是能够感觉到若是做下去,一定会有成果,即使不是料想的那样,也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好的。有的人之所以做是约莫的估算出产出一定会大于成本,所以就做了。而仅仅因为有希望就行动的人实际上更狠,更值得佩服,只要行动与思考,一直地做下去就能、一定会成长,一定会有所收获。看来不是因为又耐心才把这事情做成的,而是在专注的做事的时候,在一次次反复修订的时候,顺带 培养起来的,耐心只是别人眼中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