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余秀华这个名字是一夜之间突然进入大众的视线。媒体大多以脑瘫作为噱头,来吸引目光。后来她的一首取题非常大胆的《穿过半个中国去睡你》,也极具争论。
一贯以来我都不相信媒体的炒作。但这一次却差点因为媒体的炒作而错过一个可以称之为诗人的诗人。
《月光落在左手上》这本诗集收录了余秀华不少的诗,读后可见她的生活,她的爱恨,和她坚硬的灵魂。脑瘫、农村、女人⋯⋯丢开那些强加给她的标签不说,我个人还是能够从她的诗感受到一种动人的力量。
我还不太懂诗,但我想,能打动人的诗想必不坏。我依然笨拙地迷恋着那些动人的句子,那些轻盈的句子带着我暂时忘掉日常的烦恼和焦虑。
可以看出她的诗歌风格是充满血污的,充斥着狂野、原始、向往疯狂的力量。刘年说的对:“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好在,余秀华是自知自怡的,在自述《摇摇晃晃的人间》里,她说:“我感谢诗歌能来到我的生命,呈现我,也隐匿我。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到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这并不是矫情,而是胸中块垒的直抒。因为“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上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不过说余秀华是天降诗才,似乎又有些过头。她一直都是有意识地在阅读和创作。据了解在朋友圈里,她开列的阅读履历包括保罗·策兰、弗罗斯特、特朗斯特罗姆、海子、顾城、韩少功等。
在《穿过半个中国去睡你》中有一句“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摧开的花朵”很明显受到狄兰·托马斯《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动花的力》的启发;再有,余秀华自陈“不关心人类的大问题”,写下“下一个春天啊,为时不远/下一个春天,再没有可亲的姐姐遇见”也很难说没有海子《日记》的影子。
有人说余秀华是中国的狄金森,这大概是一种误解。余哪有狄的安宁与神秘?她有的是苦痛后的挣扎,挣扎后的疲惫,疲惫后的沉静,然后再挣扎,再幻想,再失望,再等待。但是这种东西很真实,如刀一样直刺心灵,痛感多于美感。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再见,2014》和《我爱你》是她眼下最知名的诗,不约而同地,里面都提到了“春天”: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很认同知乎上的一个说法:余秀华的诗就如同诗歌大地上偶然出现的一棵稗子,我们则像一些逐浪采粉的蝴蝶,强加给她太多虚妄的春天。也许,在自然的春天里提心吊胆,才是一棵稗子的夙愿。
大家喜欢这位诗人吗?喜欢她的哪一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