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自己最大特点,应该是不怕去犯错。但是与之相应而来的心态是,我永远都知道,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尝试,是过程本身,不是我的终点,所以我永远没有办法投入100分之的鸡血,誓不罢休,绝地反击。
人生中学习最努力的阶段是小学6年级到初一,自那之后再没有为一件事努力到这样的地步了。不过后面反省,觉得这或许就是“常”本身吧,鸡血,奋斗,勤奋,这些使人的精神紧绷,使人长时间备战的状态本来就是反人性的,身体会自己调整到一个松弛,懒散的人生阶段。这种人身体自我的调节,就是“常”。是你玩耍了很久,突然会想奋斗;是你在外漂泊,突然想回家团圆;是神经紧绷着,突然会自我松弛下来。常,就是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是此消彼长,最终呈现出正态分布的情绪状态。
人生的智慧,是否就是要学会在这此消彼长的欲望中,能够自由进退,在有无的两种极端摇摆中,学会切换。顺应这种变化,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不再刻意去反抗它,当你觉得自己突然产生了享乐玩乐的心态,不是去刻意地消除它,而是顺应它,服从它,因为你知道它终有一天会消失,而积极,勤奋,奋斗的状态又会回归。而顺应,并不是完全地无意识沉浸,放纵自己溺死在这短暂的极端状态里,而是一边感受一边观察,觉知这一切。
《道德经》里讲,“故常有欲以观其妙;常无欲以观其缴。” Hence always rid yourself of desire in order /to observe its secrets/ But always allow yourself to have desire in/ Order to observe its manifestations"我们一边允许自己拥有欲望,一边观察欲望的来去,生消,起伏。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某一种欲望控制,让人生僵死,而是能让人生流动起来,心态处在一种“守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