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这么努力,为的是什么?
【一】
高中的时候,我所在的班级是重点班,里面汇集了许多从市区和各县选拔出来的优等生。对于一个高考大省的学生而言,高中的三年可以说是学生时代最拼的三年了,但是我发现,同样是优等生,大家对学习的努力程度却完全不同。
当时我有个同班同学,大家都叫他孟主任,因为他作风老派,博学多才,智商奇高。
孟主任从不会表面上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背地里挑灯夜战,试图让同学们惊叹于自己的智商,因为他的周末真的基本上都在网吧度过,并且就算晚自习全部用来睡觉,也能够解答一直在奋笔疾书的同桌的疑问,属于真正的天才少年。
而他的同桌阿进,虽然每天都十分刻苦,甚至利用课间的10分钟休息时间埋头苦学,成绩却一直不理想,还要经常靠孟主任指点。
孟主任不仅领悟能力极高,知识面还很广泛,经常会在和我们闲扯的时候聊到历史、哲学、宗教、文学,或者游戏、卡牌、电影、动漫,往往在他和我们滔滔不绝的时候,阿进一直在旁边默默做着习题。
印象最深的是高考前10天,全班都在进行紧张的自由复习,孟主任却有一半的时间都耗在网吧里打游戏。而当最终考试成绩揭晓的时候,他的分数居然比阿进高了50分。
后来阿进选择了复读。
凡是在高考大省读过高中的人,是绝对不会想要去复读的。再次走上考场的巨大压力,落后于同期同学一年的心理状态,奋笔疾书后依然毫无进步的成绩,都会把人逼疯。只有拥有极强的意志力和好胜心,能够忍耐寂寞,直面压力的人,才会选择复读。
经过一年苦读,阿进想清楚了很多事情,心境也更加平静。最终,阿进通过复读,花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孟主任只用三年所取得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
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一定要复读?
他回答我说,因为对自己不满意,因为想去更好的大学,学到更好的知识,看到更好的风景。同时他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二】
站在今天的视角看,当年的高中和同学们多么像这个社会和处于这个真实社会中的我们。
有些人家境好,从小受到精英教育,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够凌驾于我们的多年努力之上,不仅如此,他们还了解许多我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对我们感到陌生的东西谈笑风生,就像孟主任。
有些人出身卑微,从小自力更生,艰难生活,他们想要进步,想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想要过得更好,都只能通过自身有限的天赋与资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努力,就像阿进。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生虽然很努力地工作与生活,却无论是工作还是爱情都不如她的一个同学,这个事实让她忿忿不平,郁郁寡欢。
的确,我们上的同样的高中,听的同样的课,为什么他可以上重点大学?
我们一起打过游戏,一起踢过足球,为什么他可以找到好工作?
我们在同一个重点大学,我做的实习看的书不比他少,为什么他一毕业就进大企业?
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从个体角度来说,家族基因,成长环境,家庭背景,都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差异的原因。
但如果从宏观的角度讲,这一切又是公平的。有些人能有如今的成就,是几代家族共同努力累积下来的结果。人家的上一代人,甚至上两代人拼了命才换来的优势,当然要比你一个人几年的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
而上文提到的女生之所以会闷闷不乐,觉得自己的努力不值,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
人之所以要努力,并不是为了和别人作比较,而是为了自己。
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是,她没有想过自己的目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努力。所以才盲目地和别人作比较,最后只能暗自神伤。
【三】
很多文章都谈过“努力”,但很少有人在谈“努力”之前,先明确“努力”的定义:努力指用尽力气去做事情,后来指一种做事情的积极态度。
基于这样的前提,人努力是为了什么?
为了逃离
不少像我一样,从小城市来,去大城市奋斗,并立志要努力留在大城市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法忍受回到自己的家乡生活。虽然回家之后,生活压力变小,但生活乐趣也将消失殆尽。
我和小学、初中同学基本都断了联系,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随着毕业时间越来越长,能够聊得来的也越来越少。我无法忍受回到家乡,过起一眼能够看得到头的生活,满足于和以前的同学一起吃饭喝酒打麻将为乐。
我厌恶走街串巷,和各种远房亲戚聊着毫无意义的话题,浪费着自己的时间,还无法使别人满意。
我厌恶被各种善意的关心搞得心神不宁,被所谓的“我们都是为你好”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所以我只能选择逃离,逃离到大城市。在这里我能够不断学到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可以一直成长。我能够认识更多有趣的人,结交层次更高的朋友。
这里生活便利、能第一时间看展览,看话剧,听音乐会,接触最前沿的物质和文化。
我知道自己的想法很功利,但这就是我目前努力的原因。所以我从来不会和其他比我混得好的人比较,如果我没有实现目标,是因为我做的还不够。
为了认清自己和世界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朋友,我们学生时代都很迷茫,有些到现在也依旧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自己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试想,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对什么真正感兴趣,对什么绝对无法接受,他怎么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掌控自己的人生?
很显然,光思考不实践是无法真正认清自己的。
于是我们努力尝试各种各样的事物。
于是有人知道了自己不适合做销售,适合写文字。
有人知道了自己不适合做人力资源,适合做金融。
有人明白了内向的自己也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有人发现了口吃的自己也能做演讲,做电台。
……
很多时候,当你真正努力过,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走另一条路线,开始虽然艰辛,风景却更美;一天工作了12个小时,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克服恐惧对欺负自己的人迎面还击,摸清了自己和对方的底线……
然后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爱上一件事不是因为我们的兴趣就是它,而是因为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在这件事上取得了成就,收到了正面的反馈,于是我们越发地欣喜,也越发地爱上了做这件事。
为了不后悔
我的一个同事,原来在武汉从事医药销售,后来因为喜欢广告,从武汉来到上海,从广告AE开始做起。
他刚来上海的时候工资很低,住的地方离公司也很偏,因为并非广告专业毕业,许多广告的相关知识他都完全不懂。因为怕试用期过不了,他随时带着笔记本,不论是设计、文案还是策略相关的知识,他都逢人就问,并一一记录下来。
后来他由AE转向做策略,便利用一切时间看参考案例,看各种广告相关书籍,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甚至通宵也一定要保证产出品质。这些没日没夜拼搏的日子,让他飞速成长,成为公司的核心人员,薪水也翻了几番。
如果没有这些努力,也许当初他根本过不了试用期,也许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AE。
他说,有些事现在不去拼一把,总有一天要后悔。
【四】
有人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有人想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的生活,有人追求精神上的自我满足……这都是我们努力的理由。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在努力生活,努力也不是生活唯一的出路。
这本身就是一条不好走的路,所以如果不想努力,就不用勉强自己。
一旦你踏上这条路,在到达目标前,你要承担责任,你要忍受折磨,你要直面压力,有时候甚至要忍耐他人的误解和恶意。
但当你通过自身的努力,感受着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在心中积累起“我的人生由我来掌控”的自信时,会感到异常的踏实和安定。
正是这份踏实和安定,让你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沉着应对,面对冷嘲热讽的时候能够泰然自若,面对世俗诱惑的时候能够不忘初心,真正活出自己希望的样子。
2.25岁——不求安稳,给自己一个接触“未知”的机会
在我们这个不尴不尬的年纪,生活中各有各的麻烦,而麻烦的始作俑者是心里那点“不妥协”
八月初的时候单位组织培训,培训地点在魔都。魔都呀!多有魔力的地方!于是办公室里大大小小的男人女人开始热烈讨论,挖空心思想买点什么这小地方买不到的东西。
一个星期的培训可想而知没有一点用,这一点对于各个单位来说大概都一样,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单位:自从中央规定不能一杯茶一张报纸混一天之后,我们下载了各式各样的手机APP,领导不在的时候刷微博逛淘宝,男同事在朋友圈刷“开心消消乐”的成绩,有的打斗地主和四川麻将,领导在的时候一本正经地发呆。
培训期间我见了几个高中和大学的同学,大家五官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男生用发蜡精心抓过的头发,女生驾驭自如的细高跟,都使他们显得神采奕奕了很多。我们在南京路步行街吃饭,席间大家谈笑风生,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题。
我不是装作听不懂的样子,而是我真的不懂,只能尴尬地在旁边让服务员加加水,上上餐巾纸。我听他们说着马云有什么新动作、华尔街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到我们在单位里,只能讨论讨论烂大街的服装款式、听他们说说儿子的成绩以及假装羞涩地制止男同事讲黄段子。
我想插话,张了张嘴,喂了自己一口汤。
“你现在文静了呀!”席间一个女生从大家的话题中抽空转身问我,我正想好好和她说说我的苦恼,她却一个优雅的转身继续投入大家的话题,留给我一句:
“这样挺好的。”
这样挺好的?
** 这样真的挺好的吗?!这样对世界一无所知,离年少轻狂的梦想越来越远真的挺好的吗?这样安于一个蜗牛壳一样的小环境,和一群一辈子被定型的人蝇营狗苟,真的挺好的吗?这样连拼一次的机会都不给自己,就自诩是心死麻木的人说出“追求梦想是年轻人的事”,真的,挺好的吗?**
不好!一点都不好!我很清楚地告诉我自己。
眼前的这群人,我曾经和他们一样,想要出外打拼闯荡,不负年轻的时辰;曾经和他们一样,乐于接触所有的新事物,想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新东西;也和他们一样,不求安稳,只要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吃苦受累在所不惜!可是现在,我离他们越来越远,远到我觉得即使是站在昔日的朋友面前,我也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晚饭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行人去外滩,我一路跟着,意兴阑珊。“怎么?对外滩不感兴趣?”刚从瑞士回来的君君问我,我看了她一眼:“大学来过。”她笑笑:“这次来上海,感觉跟大学一样吗?”我停下来,在人头攒动的南京路步行街抬头看着她,看着这个曾经和我无话不谈的女孩儿,几乎是要哭了:“大学来的时候觉得新奇,现在我觉得很怕。我对这个地方的繁华和快节奏感觉到一种害怕,有种想要逃回我那个小地方的恐惧。”
她定定地看着我,像大学时候一样,抿抿嘴说:“要不你辞职吧!我觉得,你现在过得不开心。”
听到“不开心”三个字,我的眼泪一下子滚出来,带着憋屈在小地方的窒息,和对自己的怨愤:“你知道我现在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我一天到晚在单位无所事事,开始的时候我还看看书,可是后来我发现,我坐在办公室里能够用一分钟时间就想完我的未来,我可以指着办公室里30岁、40岁和50岁的同事想到,10年后我是她,20年后我是她,30年后我就是她啊!我……”
我说不下去了,君君拍拍我,她不是一个会跟人来“抱抱”“亲亲”那一套的女生,面对我的眼泪,很冷静地说:“既然这么不开心,就想办法改变吧。辞职,来上海!”
我哭得情绪激动,问她:“来上海,我能做什么呢?我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啊!现在我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来了上海如果朝不保夕怎么办呢?”君君抿抿嘴,我知道她已经想好了要说什么:
“我当初刚毕业的时候,爸妈在家里给我找好了工作,和你一样,在机关坐办公室。他们每天打电话催我回去,我被催得受不了,只好说一个月之后如果找不到工作,我就乖乖回家。其实那一个月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本科毕业,女孩子孤身一人,有什么优势呢?我只是闷头做着努力,没想到月末那几天,我就接到了上海的好消息。
“后来我拖着我的小红箱子一个人来到上海,生日那天顶着大太阳找房子找到差点中暑晕倒,入职以后我发现自己懂的东西太少了,大学的东西根本不能适应职场的要求,我不希望一辈子只做打字复印的重复劳动,于是加班加点地恶补,去年年中,我就被公司外派到瑞士,成了唯一一个获得这个机会的本科生。
“到了瑞士以后,我也各种不适应。瑞士很少有电风扇,夏天热的时候,我一天冲几遍凉水澡还不忘背几个单词。我就这样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步一步地挺了过来。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新东西一定要尝试,失败了也不过是打回原形啊,万一成功了呢?
我听她说着这些励志又略带辛酸的经历,问她:“可是我,25岁,荒废了两年,真的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君君笑了笑,一边过红绿灯一边说:“我的天,25岁正是开始的时候啊!大学的时候你知道我最崇拜你什么吗?东西南北门的各个小商小贩你都能自来熟,走路上你像个城管一样可以白吃白拿,他们家里的大事小情你几乎都能了如指掌。这就是你的优势啊,你这种亲和力、社交能力就是你的优势,就是要在大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啊!”
她看着微微张着嘴巴的我,继续说:“你先尝试看看一些招聘网的信息,试着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做一些准备,比如你想进外企,就可以开始学学各类外语、考考外语等级考试。不要看低自己,也不要急于求成,一点一点接近自己的目标。25岁,我也是25岁啊,多好的年纪,如果你现在30岁,回头看现在的你,多年轻啊!如果你现在85岁,一定会感激60年前这个青春活力,想要努力寻求改变的自己!”
我出神地跟着她往前走,心里想着,当初因为父母的一句恳求,我选择了回家。而我本身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不喜欢微微抬头就能看到未来的确定感。虽然安稳的生活没有不好,只是一辈子没有变数,总感觉吃饭是为了等死。既然这样,还不如想办法做点改变,至少可以让自己开心。
** 君君看我神色缓和,接着说,其实你现在心里有已经有答案了,刚刚你所担心的所谓朝不保夕,也许是个“彩霞满天”的“夕”呢?能轻易预见到黄昏风景的清晨,你真的喜欢吗?我冲她目光明朗地笑笑:“不喜欢。”突然想到我姐跟我说的一句话:“前25年,你为父母活得够多了,25岁之后,你要开始为自己活!”
不知不觉到了外滩,我看着明亮的东方明珠,向着清爽的江风,对我自己,也对君君,明快地说:
** “ 25岁,不求安稳,给自己一个接触“未知”的机会吧!”
【有人问我什么叫“安稳”,我所理解的“安稳”是年轻的时候拼过一次,见过世界大概的样子,然后心平气和地过日子。】
3.明天,请不要再努力了
参加完同学聚会就闷闷不乐的薄荷小姐终于还是忍到了九点多敲开我的门,她捧着一杯橙汁颓然的陷进松软的沙发,像是一只被雨水淋得透湿无精打采的猫。
“哟,破天荒的喝饮料,不是要限制糖分摄入么?难不成看见往日男神有了伴就这么伤心?”我打趣她。薄荷小姐忧伤的看我一眼,像诗人一样的吐槽一句“瘦了又怎样?美了又怎样?然并卵。反正也没人看。”
“你这是...思凡了?”
她连反驳的气力都懒得使,半晌幽怨的问我一句“你说我这么拼,到头来好像什么都没得到,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薄荷小姐受到的刺激来源于聚会上偶遇三年不曾见面的老同桌,那女孩我们都认识,高中毕业就辍了学在家捣鼓服装设计,平时用20%的精力工作,其余的时间都用来宅着,翻翻画册看看美剧,偶尔兴起的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进了设计公司之后的日子也每天清闲的要命,从来不加班不出差,而她的婚讯,成为压倒薄荷小姐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说她学习不如我,长得没我好看,没我身材好,没我努力,为什么竟然看上去过的比我好的样子?现在老公也有了居然都要开公司了,要不要运气这么好,简直是要噎死人。"她一连串的吐槽连标点符号都省略掉。
“说不定人家也有拼命努力的时候,只是你没看见呢?”
薄荷小姐苦笑一下伸出磨出几个大泡的脚跟,顺便崩溃的捋了一把因为疯狂最近日夜颠倒加班而狂掉的长发,“她那要是也算努力,我这就是不要命了。简直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拼好吗。我有时候真觉得造物主是瞎了眼,说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用来反讽的吗?”
她沉默了一小会,又低声的补充了一句“我倒不是羡慕她,只是忽然觉得自己过得很不值。”
成年累月没日没夜的加班,积极勤恳的完成每一项任务,连谈恋爱都没时间,
喝杯奶咖都要计算卡路里的小心翼翼,与各种美食失之交臂的抱憾和不甘,
非常讨厌交际,却不得不强装笑脸打起精神陪客户吃饭的无奈,
只想看看美剧刷刷微博到朋友圈点个赞,却还惦记着“三天不读书智商不如猪”逼迫自己接着加油,
累到要死还要垂死去跑上两圈练练马甲线,过敏到想把自己的脸皮撕掉还是的顶着一脸浓妆去参加同学会,
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了。
然并卵,
那些远不比你努力的人,他们过得...好像也并不差。
身材相貌没你好的人结了婚而你还在七夕的前一天默默哀嚎,没你勤奋没你聪明的人当了老板,而你还坐在格子间苦命的拼命打工,没你人脉广的人连发个不开心都有人陪伴有人安慰,而你在傍晚的街头独自捂着肚子打一辆车。连王勃和黄渤都不分的人孩子都已经快学会走路,而你在深夜里翻一篇雪莱自寻烦恼。
即便在安慰自己说“每天都过的很不错,很充实呢”或是“他们有的这些,给我我也不想要。”或是“他们在现在,而你是未来”这样的话,在这样巨大的现实反差前面,怎么听都像是加了醋的鸡汤,老远都一股子酸味。
“忽然觉得自己过得很不值”。薄荷小姐的这一句,或许是每个人都会不时冒出的心声。
我很喜欢堺雅人饰演的心理医生在《Dr.伦太郎》,面对病人时常常说的一句话 “请不要再努力了。”
“请不要再努力了,去寻求帮助吧”
在不知所措的时候,迷失方向的时候,虽然迟早都能通过手上的地图找到路,但是还是开口去问问其他的人,更简单一点吧。而指点你前路的那个人,你不知道他会为你打开什么样的世界。
“请不要再努力了,让自己轻松一点吧。”
在悲伤的时候,沮丧的时候,虽然所有的情绪最终还是要自己慢慢平复,还是和朋友一起聊聊天会更开心一点吧,你有强大到足够消化一切的心灵,但是并不代表你要将自己包裹成一个茧与世隔绝。
“请不要再努力了,你已经努力到了没法再努力的地步了吧”
每一天很累的时候,不想要再坚持下去的时候,那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吧,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看电视翻翻书,路过初升的太阳和四合的暮色,驻足看到一朵花被细雨打落。你的人生还那么长,没有必要让自己倒在最前头。
不要永远看着远方,要怎样的辉煌怎样的荣耀怎样的殷实怎样的安逸。被抛在身后的每一天,都是不再重来的过去。
而只有懂得在什么时候停下来停下来,才能整理好行囊明天更精神抖擞的上路,像一只小小的尺蠖,从来不曾一步千里,从来不曾夜以继日,每走一步都要退回半步。
就这样,认认真真的偷一天懒就好。为现在的自己活一天,不去想以后。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成长,会赶路,也会停留。
认认真真的体会一个人的安逸,认认真真的享受一杯甜蜜的热饮,认认真真的看一会电视剧笑一笑,跟好友煲完电话粥聊些不疼不痒的生活琐事然后早早上床睡觉。
明天,请不要再努力了。
4.你敢不敢,和别人不一样?
文/陈大力
一
进大学之前,世界于我而言是闭塞且规整的,不外乎现实中的桌椅教室,脑袋里的杂陈知识,关于试卷,也关于远方。狭小而充实,无需亲自探讨“价值”何意,已有人为我们划好冲刺线,冲过它,冲过高分、大学——这个世界的终极道义与信仰,另一个世界的门就被撞开,尽管内容不可知。
像一个小方格子,评判标准一条条陈列得好看,只需践行,达到克制与乖巧,然后获个规规矩矩的胜,来场规规矩矩的皆大欢喜。
进大学后,这个体系却率先被打破。
大千世界,至此映入眼帘。
讲一讲维C的故事。
一次公选课上,老师正照PPT念得津津有味,而台下的我们也沉浸于手机中声色犬马的世界里,时间轻轻一溜,饭点临近,饿意悄然袭来。正值众人精神萎靡之时,突然一个女生站起来大声说,对不起,老师,我不同意您刚刚的观点。
——这个女生就是我要说的维C。
当时我们唏嘘一片,丫的,拍偶像剧呢?
维C梳着精神充沛的马尾,满脸青春痘,穿一件显老的灰色针织衫,一片拖堂的抱怨声中,无比认真地和老师争论起来。我听了几句,发现女生是看过几本学术专著的,有底子。我戳戳身旁埋头看综艺的室友:“夭寿啦,我班天降学霸啦,我等学渣,死路一条!”
“哦。”室友不抬头:“你想好了吗,待会儿点哪家的外卖?”
那阵才刚刚大一开学,维C是以这样的方式闯入我们视野的。可能她永远都不会想到,从那天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已注定被划入“不寻常”的范畴,要被几百人在耳里听,在嘴里嚼,嚼到变味,被旁观者叹一句“令人作呕”,再扔进不闻不问的深渊。
我室友在路上讨论起维C来,一致论调是,这女生也太装了吧?!显摆自己看过几本书来的吧?我在一旁不发言,被问到意见时却也点头配合。
其实那时我就察觉了,庸俗的人叽叽喳喳抱成一团,日子往往好过一点。毕竟人生本就不是多高雅一件事儿,说白了柴米油盐饱腹慰体,与此紧密相连的,才是真理。我多少懂点入世的规则,这种时候要是跳出来说“可是人家女生也没做错什么啊”,实在太傻。
维C顺利成为当晚卧谈会的主角儿。讲起她“光荣事迹”,像是经常蹭讲座啦,写千字学习计划啦,开学第一天就从图书馆借传播学专著啦......种种都是快、狠、全的姿态,我们好不讶异。
我高考发挥失常,落入这所F城的三线大学。没有恰当的学习气氛,急速膨胀的荷尔蒙倒是洋洋洒洒;这里恋爱也随意似玩笑,更别提宿舍楼下几辆豪车所代表的廉价关系。进校后女生无论过去哪番模样,先学几套精致的妆容,再备几件大胆袒露的衣服,一行路定是翩翩,昭告天下青春正好,亟待采摘。
——似乎可以作为维C显得格格不入的原因。
二
维C没有任何朋友,是的,一个也没有。班里有几个同学曾经跟她搭过话,纷纷跑来向我们调侃:“她说话一板一眼跟新闻联播似的,还对着镜子练八颗牙的微笑,笑得我浑身不自在!”或者是:“才开学几天啊,就天天往自习室跑,太装!”
维C总是独来独往,哪怕是在人群最为拥挤的食堂。我们寝室四个人占了一个小方桌时,我常常不经意瞥见她。我在心里感慨,要让我一个人吃饭,我可受不了。
最让维C不受待见的是她对待学习的态度。她总是在我们哈欠连天的课堂把笔记记上满满一本,也总是第一个举手作答,积极好似渴望即刻的褒奖;她常年穿梭于自习室、图书馆之间,似乎永远处于紧张备考状态。
这样的维C,期末成绩的排名却只有中下。
——于是便出现一批“知情人士”,讲她母亲是老来得子,她脑子一直不怎么好;讲她患有间歇性头疼的病;讲她母亲已是满头银发,而她家在本地,周末却几乎不归。
这几句在年级几百个女生的耳根子里翻着来覆着去地滚上几滚后,新的“知情人士”又来讲,这次范围延伸至她的生活习惯——讲她洗面奶竟然用的是最傻冒的超市也有售的50元以内某八十线品牌,讲她不爱说话是因为轻微交流障碍,据说上大学前还在接受训练,更甚的是讲她家里困难,家人强制施压要她拿奖学金,就为那几千块。
真假掺半的流言,活生生猛兽一只。传到后来,真与假已经丧失辩驳的意义,只沦为谈资,做无聊的事、度无聊的日时拿来润润口,开点笑颜。洗衣间里她的故事已然成为固定的口头剧场,人人都用冷漠买一张观看票,也有人拿恶意换一次参演。
一次班长组织KTV的班聚,却不想叫上她,便只用私下口耳相传的方式告知。谁料中间不知有谁的对话被她听到,她有些兴奋地插嘴:“是这周五的班聚吗?”听者极不愿意回应,却只能点头。班长知道后就找到我:陈,你去跟她说说吧,就挑个时间跟她说我们的活动取消了,要是她去了得多扫兴啊。
我心里是觉得不忍的,但我自己也没想到的是,我向她说起谎来分外从容。我说,周五的班聚你知道吧?临时取消了,因为好多人都说要赶着做作业,去不成了。
她用力点头:“好好好,我知道了!”
周五那天班里包了两个大包间,一间十来人的样子。男生抽烟的多,女生基本集中在一个包间。唱了五个小时,到晚上九点时第一批人起身要回寝室,我便也跟着她们出去。
在路上碰到了维C。
我们六个人并排走,说说笑笑,热闹非凡。维C一个人提着超市购物袋,也准备回寝室。我们掩住内心微妙,客套跟她打招呼,她满脸笑容地应。本来我们可以同路的,但维C跟上来走的一小段路里大家都突然没话说了,维C再愚钝也明白这尴尬的意味了,便很识趣地在几步后某个小岔路口说她还要等人,叫我们先走。
我们六个人通通清楚,她根本没有要等的人。
但她这样退出了,我们便痛快点。
维C后来跟我说,她确实没有要等的人,她只是在我们走后蹲在花坛边上,心里空落落地等我们走远。看着我们紧密陪伴的背影由大变小,由小变无,这才起身。听闻身后又有一群人的脚步声,是班里另外一批人,她当时就懂了,哪里取消了班聚啊,是班聚把她取消了。
我不敢想象那是何等的凄凉。
其实这世上更多的暴力往往是无言的,甚至往往是亲和且团结的——生活信念共通的人们,一起温柔及隐忍地将“不同”的你从他们的生活里划掉,就那么轻轻一笔地划掉,面照样见,招呼照打,但你将永远不被囊括进那个紧密集体,你承受怎样的孤苦,无人问津。
维C承受的暴力比这些要多,她还承受背后的流言。
常言在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三
维C师生恋的传言,犹如深水炸弹一枚。
起初是有人看见维C和哲学系Y老师在傍晚的操场一起散步,后来又有人看见维C坐上Y老师的车开往城区的方向。那段时间真真是沸沸扬扬,就差有人指着维C的鼻子讲“天哪你告诉我怎么回事”了。
哲学系Y老师在学校相当出名。当年他看不惯学校里一股照着PPT“念”课的风气,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张几千字的批判文章,讲学校重功利轻教学的弊病,一文成名。当时Y入校三年不到,但因其激情澎湃的授课在学生圈中颇受欢迎,已拥有一批忠实粉丝。Y老师那篇文章在社交网络上大肆传播,最后是院长出面找他谈话要求他删除的。据说院长还让他写一篇“矫正”不良影响的文章,却被后者拒绝。
自然,Y老师这几年的职称完蛋了。
Y老师并不在意。曾让学生写一封遗书作为期末作业的他以“不务正业”在一众庸碌的大学老师中脱颖而出,从教学到考评都充满浪漫色彩。虽说五官并不怎么样,但衬衫一穿,领带漫不经心地一打,论气质真能迷倒些小女生。
因为跟Y老师的绯闻,维C在看戏人群里的独处生活并不那么容易了。以前是见了面还有人意思着打打招呼,现在是她一出现,人群里多数人的脸就僵下来了,甚至有人低声骂句“婊子”,不忌讳说话口型被她察觉。她在教室里坐在中间某一排,原本在两边占好位置的人也会挪到后面去;讲台上一看,每排都或疏或密地散落着人群,而不管其余的位置多拥挤,维C那一排,永远只有她一个。
维C心里什么都清楚,外表倒依旧静如止水。她只爆发过一次,在发现自己背后被贴上一张写有“我,一个大写的不要脸”字样的A4纸后。当时刚刚下了下午的专业课,老师前脚一走,她“腾”地站起来,扯下背上的纸,转身大声喝道:“谁干的?!站出来!”
嘻嘻哈哈准备回寝的我们立刻安静了,都呆看着她,不知说什么好。后来我听说是当初说她“成天去自习室太装”的那个女生——维C进教室一向早,女生在维C趴桌休息着等上课时贴的纸,不过当天她中途翘课了,维C的怒气无人来领。
“没有人说话是吧?!好。”维C当着我们的面把纸撕得粉碎:“说真的,你们不喜欢我没关系,我并不需要你们这样的人。”
所有人的心里都受一记重击,只是依然沉默。维C说完后收拾书包大步离开了,记忆里她每一步都走得很用力。一个尴尬和惊恐的余味长久不消的场景,成为故事的转折。
再没有人客套跟维C打招呼,但也没有人背后再议论她了。洗衣间里属于她的口头剧场被她那天在教室里强硬到出乎意料的反抗掐断,好似明亮的剧院突然跳了闸,又似招摇作势的舞台表演霎时被喊了“卡”,留下硬生生的沉默。
不久后,维C就搬离了宿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简陋的房。
维C后来告诉我,根本没有所谓的师生恋。Y老师其实特别愿意和学生做朋友,奈何几年来下了课主动找他的全是来问考试重点一类的东西,而维C愿意跟他谈哲学、谈人生,他便跟她走得近一些。有一次维C的妈妈在家里犯了急性胃炎,而我们的学校在偏僻的郊区,打车根本不现实,维C实在是急着赶回家,这才打电话拜托老师送。Y老师在车上问维C,我记得你们院很多学生都是自己开车来学校的啊?意思是她为什么不找同学帮忙。维C说,是,但我没法找他们。
话里的无助,Y老师懂了。
当年他写文章批判学校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整整几个月里,同事不愿意跟他多说几句话。
人类作为群居物种,总是对某方面过于出挑的个体持有天然的敌意。或者说某件多数人都不会做的事你去做了,那你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不管有无不良历史,你在那些抱团取暖的人面前一出现了,就成为他们眼里的错误。
四、
写这个故事时,因为触及到维C青春里那种真实可感的“恶”,我几度压抑到无法落笔。
还好维C有个不错的结局。
四年努力不是白付,维C考上了H城的D大,一个我们年级几乎所有人都望尘莫及的大学。D大里不乏像维C这样苦读求知的人,图书馆里任何一天都是满座,终究再没有人评价维C为“怪异”。除了维C,我们班里好几个考D大的女生都是失败而归;这一次,终究没有人再想起很久以前关于维C的传言——“她脑子不太好啊”。
可笑亦可叹。
毕业典礼上,维C是作为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代表发言的。图书馆前的舞台上,维C握着话筒,目光坚定地说:“生活不会一开始就给你最好的位置,也不会主动拉上你一把。你要么选择承受苦痛往前走,要么选择烂在这片泥沼里。”
台下的我听到这里,眼泪夺眶而出。
我不敢想象维C这四年来是怎样淌过这片群体暴力的浑水、捱过孤苦无依的漫长时日的。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清楚,在这种环境里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代价有多大。我退缩了,更多人也温吞吞地退缩了,唯独维C熬了出来。
这个故事是维C拜托我写下来的,那是在她去英国留学的前一天晚上。她说要留作纪念,待以后慢慢回看感慨。
维C说,陈,来人间一趟,如果仅仅因为喜欢的事跟别人不一样就不要去坚持了,那还有什么意义?
你看呐,我们都想要和别人不一样,想要出类拔萃,或者想要目前还触及不到的生活,但正如维C所说的,生活不会一开始就给你最好的位置,也不会主动拉上你一把,你要么选择承受苦痛往前走,要么选择烂在这片泥沼里。
任凭别人议论你的孤僻与不羁,自己毫不在意。
你有这样的勇气吗?
5.25岁,规划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不是教你怎样嫁人,而是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
25岁以前,我的建议是去体验生活。去培养自己的耐力,责任心,谦卑心。放低自己去看看生活是怎样的。
25岁以后可以干嘛?嫁人?还是好好的过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赶紧嫁人,我刚认识的一个姑娘就对我说过“女孩子青春就这么几年,不好好趁着年轻嫁个男人,以后年龄大了,就难找了”所以,她不停的参加相亲活动,其他交友活动认识男孩子。
当然,她虽然是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她也在努力。每天都会运动保持身材,并且提高自己的修养,去努力提升自己。
也有女孩子跟我一样,不以爱情为主。但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之努力。
想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我的观点就是“我要怎样的生活?”“我要怎样的爱情?”“我要变成怎样的自己?”
因为我未来打算是存款到一定数额,就离开魔都,陪伴父母身边照顾他们老去。之后一个人去自己喜欢的城市,找房子,过我的后半生。为了这个想法,我现在努力存款。
以下只是拿我自己举列,不代表其他人。
关于生活
现在月薪如何分配?
在魔都,以我现在的工资绝对是属于无产阶级。不过好在我的生活起居不需要我自己负担,我的消费欲望也在极简化。但是因为之前的过度消费欲望导致现在还无法做到有效的管理我的工资。
所以我都是分配3份,第一份拿出4-5k存放老妈那里看管。第二份2k还信用卡。第三份,取出现金,备用。
这样的好处就是,我妈不会上网理财。所以我的钱不会动一分,我也用不了。亏损在于,我如果放入余额宝,一天是会赚点儿。但是我可能一个礼拜就会把余额宝花光光。
还信用卡的2k,都是用于这个月继续消费,下个月再还。也就相当于我的零花钱。信用卡方便就是网上订购火车票,机票,买其他东西。所以,现在等于控制住了我每个月花钱的额度。我的现金如果是1k可以用三个月左右。
这样我每个月存下来的钱到年底可以有5万左右,还有每个月的20%的工资年底给我们。
不用几年,我就可以存到我想要的数额。
那么,信用卡钱花哪儿了?
用于充实生活
因为我之前的过度消费,导致家里衣服,鞋子都膨胀了。所以,今年来我就没有再关注过这方面的购物。
至于化妆品和奢侈品。化妆品我一次性买好的,用完了再买。因为不常化妆,所以,很耐用。奢侈品是完全不感冒。
我的钱大部分用在定了话剧票,买了很多书,报名苏州有意思的活动(钱花的超值),去杭州发呆,给友人买礼物,因为她结婚,一个人去外地的时候吃饭,这个花销很大。
就以上这些花费很大,而且光是忙以上这些事情都让我忙了两个月。你以为我的生活就这个简单了?不,还有…
比如,看电影,去体验跳舞课程,去参加义工,去喝下午茶,去拿着相机乱拍,天气凉的时候还要烘焙。
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去做,有时候会约姑娘陪我干嘛干嘛,但是都不靠谱,一次两次的就懒得找别人了。一个人最大的烦恼,就是吃饭问题。
我去外地,都是江浙沪居多,心情一不好,就跑杭州待着,买最便宜的的票,住青旅,女生宿舍。带本书就走了…
所以,我花钱去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还为自己的未来的生活努力着。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关于爱情
对于未来那个人的要求?
自从经历过两次飞蛾扑火的爱情以后,我不得不思考,我到底需要找什么样的的人。
那天晚上,同事问我“你以后找对象是要找什么样的呢?”我说,你等会我抄完经文的。
我放下笔以后对她说“就是他能够有小情怀,也有大智慧,现实里面有能力挣钱,但是又不执着于这些物质生活,就像很多人家夫妻选择一起隐居乡下一样。这样的的人我现在还碰不到,因为我现在还没有这么大的境界。等我过我想要的生活了,也许就可以碰到他那样的,毕竟能够领悟到这种经历的男生也肯定是经历过沧桑的,一切随缘吧”
同事笑笑,也许她觉得我在说痴人说梦吧
可是,有时候做做梦挺好,只要我努力,就会遇到,不是嘛?嘻嘻……再说我也不着急。
今天去苏州喝茶,碰到的那个师父正好为别人解答也说了一句“不执着于现实世界,不执着于精神世界,要中和好二者”这句话我完全就触碰到我的点上了…于是,坐在他那里面默默的喝了半天茶。
对于之前的感情
放下,不执着。我现在很少想前任,他过得好坏都跟我没有关系,我现在自己都很忙。所以,当你生活充实起来呀以后,你根本没有时间悲伤。
你一定要懂得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人。现在很多人,很多感情,很多时候明明都知道跟对方不合适,可还是会不放手。因为自己的舍不得…简直蛮可笑?
到最后,伤的人是谁?是你自己。一份感情都让你痛苦不堪了,继续坚持只会越来越伤。别傻了。
你要想想,你那么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错误的人身上?
当然,你也可以当我再说废话。
关于自己
一定要有自己的信仰,很重要!!
一定要冷静理智的面对任何已发生的事情。
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哪怕结局不是你想要的,跪着也要走完!
不要哭!!不要抱怨!不要把自己负面情绪都抛给朋友,家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绝望,放弃!很多事情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
一定,一定要去充实自己,而不是依附他人。
感恩每一位对自己好过与待我不好的人!
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