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有了一点灵感。宝黛钗之爱恨纠缠,无非是人对于物质精神的认知以及形成的价值观的差异与融合。黛玉的清新脱俗体现在性格和追求上,宝钗的务实似乎更顺应时代潮流。宝玉之矛盾是轻视大众潮流的科举制度,情感上偏重于黛玉。但故事为什么偏偏重于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似乎在没有满足物质的情况下,精神无可寄托。黛玉是宝玉的精神伴侣,是走心的。宝钗的认真务实是宝玉超脱于物欲至上的基石。两个女性对于宝玉同样重要,无论割舍哪一个都痛彻心扉。之所以是悲剧,是因为人要存活肯定需要一定的谋生本领,然后再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为什么曹公要把黛玉写死,是因为现实世界是复杂的,改变社会不良现象是不容易的。宝钗得到了名份、地位却得不到宝玉的真心。黛玉、宝钗一个雅一个俗,那么宝玉作为一个享尽荣华富贵的人真的无从选择。作者借助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映射了人们为了生存不断挣扎的状态。
当我们现在去分析讨论《红楼梦》中的人物时,不用搞二元对立,评价林黛玉是好的,薛宝钗是不好的,不能主观代入。它不是一道选择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我是贾宝玉,我也会纠结。一个适应社会规则的人未必善,一个孤傲清高的人未必恶。如果拿大众的眼光衡量,宝钗比较成功黛玉比较失败。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宝钗的世故圆滑就放弃更高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