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创作类型小说,你偏好哪一种?
这一类型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作品?请评价此部作品,不低于200字。
因为我喜欢文学,所以阅读的书类型多且杂。张爱玲、严歌苓、鲁迅等名家都是我喜爱的。由于年纪小,我看这些小说只是了解故事内容,欣赏其中精妙的文字和段落,这些题材离我的生活太远,所以这类创作不适合我。现在能够写的可能是想象小说或者校园小说,我是个爱幻想的孩子,所以打算将幻想的东西结合进校园小说,形成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相信随着年龄增长,我读的书会越来越多,慢慢有自己喜欢的类型小说,通过阅读和写作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能够清楚应该写那一类型的小说。
最近印象比较深刻,有感触的作品:严歌苓的《橙血》。
作者严歌苓是旅美作家,她的作品大都是反映在美华人的生活,有《少女小渔》《扶桑》等,当然《橙血》也是。
《橙血》的时代背景大概在上个世纪20年代,那时候华人在美国的境遇都比较差,书中的黄阿贤因为过人的聪慧,算是一名“熬出头”的华人。
在故事开头,黄阿贤的性别被刻意模糊化,句子里一个“他”都没用,但是我们能够确定黄阿贤是一名男性。为什么呢?仔细看后面:“银刀切入果体便有血浆般的果汁淌出来。阿贤的手指有几分女气,果断、灵巧、狠毒也都是女性的。”如果是描写一个女性,那手和阿贤的神态都不用写“有几分女气”“女性的”了呀!这里能够巧妙地从侧面写出阿贤的性别为男。
文中“她伸出舌尖,在汁水淋漓的果肉上舔了一下,却被那浓郁的醇甜蜇痛似的,猛地缩回舌头。”非常精妙。想一下,这只橙果很甜,但是女主角玛丽品尝橙果时却被它的醇甜“蛰痛”,缩回舌头。为什么玛丽尝到甘甜的橙果,不继续品尝,反而缩回舌头?因为她根本没有想到,这几百颗病恹恹橙树,通过阿贤嫁接培植结出的第一批果实是那么甘甜。
“上千次的嫁接、实验,阿贤已像个老艺人那样,摆脱了一切台本的约束,把所有曲调台词任意组合,怎样地拼凑搭配都能出来出乎意料的精彩角色。”这里用到了一个比喻,是将阿贤比喻成老艺人。这个比喻十分恰当,说明阿贤对于嫁接已经驾轻就熟,技术非常高,并且“老艺人”这个词让阿贤的嫁接技术更具艺术感。
文章的最高潮部分就是文末那声枪响,使玛丽大惊失色,甚至从轮椅上摔了下来。前面提到过,橙园里要是有几声枪声,玛丽是不会在意的,那为什么这次反应那么大呢?这里的前后相呼应,是作者给我们埋下的一个伏笔,强烈地暗示我们,黄阿贤的死,是因为玛丽不愿让他离开橙园,而精心设置的一次谋杀。
在人物塑造方面,严歌苓笔下的阿贤是外国人心中所期望的中国人形象,勤劳、聪明、温和。故事中,阿贤从14岁起就跟随着玛丽,他拥有过人的才智,能够在两年内就完成了大学四年的课程。他对玛丽百依百顺,当祖国的所有人都剪去辫子时,阿贤也想剪去长辫,但因玛丽对他辫子的喜爱,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阿贤也倔强,在玛丽不愿将树胚卖给中国人后,他顶撞了玛丽,和她进行了一场冷战。故事最后,阿贤由于想和女人银好结婚,与玛丽大吵了一番,甚至为了银好剪去了辫子,执意要离开,当然这也直接导致阿贤倒在守园人比尔的枪口下。
看完《橙血》,我开始对那个时代的在美华人感兴趣,便在网上查阅那时候到如今华人在美国的境遇,也习得了不少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