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看电视时经常看到一些广告,这类广告往往会有一些产品的使用者现身说法说这个产品好,再就是用一些使用者的比例用数字说话,有多少人用了有多少人起了效果,那么到底信不信呢?还有一些广告词会这样说:“不相信广告,咱们看疗效。”
说实话,只要是这样的广告都是骗人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的父母,他们看的这些广告是骗人的。哪怕当面告诉他们,这是骗人的,他们也不相信,这该怎么办呢?
要解决这个困境,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应用一种思维模式就可以了,这就是:证伪思维。
证伪思维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向思维,这个思维方式是贝叶斯定理的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常人认为当证据A出现时,就证实了假设B,而贝叶斯说,未必!
比如说有一个餐馆的老板娘说:“来我们这吃饭吧,到我这里95%的人都说很好吃”。
一般我们听到这句话就觉得这个餐馆的饭应该不错,因为她给出了证据95%的人都说好吃。我们默认她的假设:这个餐馆的饭好吃,是成立的。
但是根据贝叶斯的说法,这可未必!
怎么说呢?用证伪思维,就是同样的证据证明为假的概率是多少?
她说95%的人都说好吃,换句话说也就是5%的人投诉不好吃。那么剩下的95%的人不抱怨这一家餐馆是个坏餐馆的概率是多少?
根据经验:如果一家餐馆很差劲有90%的可能性绝大多数顾客(95%)离开的时候不会表达不满,直接走人,下次不来吃就行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关注它反向假设,即便有同样的证据,也有90%的可能性可以证伪原假设。
这样想一下之后证伪就更加重要!
普通人想要在做判断的时候能多一些理性思维,其实抓住证伪思维这一个想法,多朝着相反的方向,多想那么一点点,我们的格局就会变大,思考问题就会更加的全面。
在医药行业里面大家都很清楚有一个安慰剂效应,所有的没有经过双盲测试的药物,我们都没办法说清楚它是有疗效的。安慰剂效应的比例:抑郁症中29%,十二指肠溃疡36%,偏头疼29%。那些说:“不信广告,看疗效。”的药物是不是真的有效呢?
人体是一个大的系统,有一些病完全可以治愈。到底是你的偏方治好的,还是自身的免疫起的作用,这都没法说得清楚。
所以在看到证据时,证伪很重要。因为证实的证据,在日常生活中就太容易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