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止语”这词是在大佛禅院,早课结束大家来到斋堂过堂,相公指着“止语”的宣传画告诉我吃饭不可言语,轻拿轻放。在家父母要求我们吃饭时不可说话,外公对这饭桌礼仪更是严格,我们说话或者把碗筷吧啦声响,就要受到批评或惩罚。但是在斋堂里上百号人一起用餐,全无声响,就连送餐的推车也没有发出声音,暗暗有一股震慑力使我有点心慌。
通过学习明白:“止语”并不仅仅是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他可以让我们避免过失,逼着自己学习忍耐,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渐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渐渐不再被外境所影响了。
年轻时很容易受他人言语影响,在意他人的看法;评论着他人的观点和做法,甚至爱打听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样却是干扰了自己的判断,左右了自己行为。在生活中学习,修正自己,和相公约定,不理他人是非,只管做好自己。有一天我又说起某人对我的狂轰滥炸,我自认有道理:我们是夫妻,我只和你说。相公不慌不忙用食指贴近双唇,我笑了,闭口。
日常生活中,无休止地说三道四,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也不能改变执着的人的想法和看法。他爱说就让他去说,不附和,不传播,继而屏蔽各种负面的声音,做好自己就好。
止语是一种修行
无言是一种境界
好辩是一种执着
我们因为太多的争辩
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想想看,争辩会有什么结果?
争不过别人,只会徒增烦恼
即便争赢了又如何?
如果你能听见对方内心的声音
他又何尝真正认可你的观点?
我们热衷于争论是非长短
是因为我们的二元知见
这些知见来自“我执”
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标
如是的实相真理,不是争辩而得
而是默然观照,本来现前
所以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言语道断,以心印心,当下相契
一切语言本是戏论
执相而求,谬以千里
所以“无诤三昧,最为第一”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学会无诤 才能安住内心的平静
懂得沉默 才能体悟空性的智慧
所谓止语 并非只是语言的止息
而是内心的无念无住
回归更深的醒觉与自由
在沉默与独处中 才能真正懂得修持
不争不辩,无语无言
是非对错,过眼云烟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止语是一种修行
无言是一种境界
此心如如,默然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