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积淀情感。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作文的首席自主性。立足学生,构建教学思路。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体验过,有了兴趣,自然有话可说,文思如泉。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
二、说写结合,细致指导
在我的习作课上,我会让学生充分的练说,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渐过渡到更高的要求。比如:“这句话你还可以怎么来表达,可以用上你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吗?”
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写作方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其次,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首先家长得摆脱电视、电脑、手机等诱惑,有计划地带头读书,营造阅读氛围,每天至少保证30分钟以上的专心阅读。其次,适合孩子的读物,不超前,不盲从,选那些有趣味,有温情,有文采,有向上力量的读物。把阅读与编故事、做游戏、看相关电影结合起来,让孩子感觉阅读是件快乐的事。
四、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托尔斯泰说:”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的、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作文是学生思维外现和思想表达的一种书面形式。任何一篇作文,它的初稿无论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三分文章七分改”,所以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自改。
教会学生“三读三改”。一读改内容,看看文章是否离题,中心是否明确,详略安排是否妥当,哪些内容需要增删。二读改词句,放声逐字逐句地读,以有声的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指出错漏的字词或标点,改正拗口的词句,删除重复的词语,补充合理的内容。三读促提高,如朗读课文般复读,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完成了任务。读时可以自己读自己听,自己读别人听,请别人读自己听。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也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虽然老师教不出大作家,但是可以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让每个人都乐于写作,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写作当做负担去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