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位读者在微博上私信我说,对于有严重拖延症的他来说,自律真的好难。很多事情一时兴起去做了,但是过两天就放弃了。
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的。
想要养成读书,早起,写日记,管理时间的好习惯,但真正做起来只有三分钟热度。
包括我在内,也经常被这种情况困扰。
而如今,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拖延,走出惰性的呢?
现在的自己,虽算不上严格自律,总还是摆脱了以前苍白颓废的日子,更有一种每天都在前进,未曾辜负时光的感觉。
总结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帮助你们培养并坚持那些好的习惯,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我们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因此,主动培养一个好习惯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即使它是一件很小的事,即使培养它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21天习惯养成”理论其实并没有实际证据。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18—254天的时间才能养成一个习惯,具体的时间取决于人和环境。
如果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中断了一天,那么应该忽略它,并假设这一天我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了。
这一点听起来好像很糟糕,但很多人都难以做到,他们无法养成习惯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无法正视自己的中断。他们会认为:我尽力了,但我只能做到这一步,我无法坚持,我认输。
相信我,没有人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毫不间断地连续做一件事。因此,偶尔中断并不会对我们的习惯养成造成很大的影响。你需要做的是反思和及时弥补。
想要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最好方式是:循序渐进。比如抽烟、嗜酒、打牌等,我们应该慢慢减少做这些事的频率,这样会比直接停止不做来的更有效。
我们需要有很强的意志力。在我们决定去养成习惯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到做这件事的动机,从而建立一个很强的意志力,推动我们开始着手去做这件事。但是要注意的是,仅仅依靠意志力是无法帮助我们养成好习惯的。
尝试一切可能的办法。关于某一个习惯,你可能会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分享不同的经验(比如早起),光凭眼睛看是绝对看不出哪一条对自己有效的。每个人有自己特殊的情况,特殊的环境,这些都会造成我们养成习惯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尝试每一条可能的办法,才是培养习惯过程中最好的办法。
(也因此希望大家可以认真看完我接下来的每一条建议,不要光凭脑子去想就否定它们,尝试一下总不会吃亏)
一、 遵循习惯的循环机制
每个习惯都有三个组成部分:触机(cue)——奖励(reward)——惯性行为(routine)。
习惯(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通常是通过一个触机而展开行动的,当我们产生习惯的行为后,往往会获得相关的“奖励”,从而产生一个惯性行为,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习惯性行为——触机下我们想起了那个难以抵抗的诱惑,于是习惯性的行为就出现了。
就拿读书来举例。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读书的触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去读书呢?
比如,为自己设定为听着轻音乐的时候就去读书,或者读书的时候就戴上耳机听歌。然后,在我们完成阅读后给自己一个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比如读完书允许自己看半个小时娱乐节目放松心情,或者读完书和读书群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体会,获得赞赏或认同。在触机和奖励之间,建立习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重复听歌、读书、获得奖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思维都会被不断强化,最终让触机不仅触发行动,更触发对奖励的渴望感。
二、 自我效能——自信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
如果我们在培养习惯前就暗示自己:早上6:30起床好难,白天会没有精力,闹钟响了我也没法立刻醒来……你的潜意识作祟,行为也会向它靠拢,消极的心里暗示很容易导致习惯养成的失败。
对于我来说,积极的态度可能是我能够坚持下来的最重要原因。
三、 预想未知的干扰
假如我们希望培养自己每天晚上回到家后阅读一小时的习惯,可是现实中总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干扰我们的计划。朋友的来访,老板要求加班,家庭聚会等等都有可能让你无法完成计划中的事。
提前预想这些干扰,将它们列在纸上,并写出对应的策略,这样会比临时决策更让人安心。
比如设定好情景,加班、朋友来访优于读书,可以选择加完班,见完朋友后临睡觉前再补回一小时的阅读数间;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安排在读完书后处理。
四、从最简单的一步做起
如果你想要培养的习惯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事情,那么建议你在一开始的时候先从最简单的部分做起。
当我们突然要求自己去完成一项曾经不曾做过的较复杂的事情时,脑子里首先会产生抗拒感。
而从简单的部分做起,一点点加量,这种方式不需要你有过多的行为动机,只需要不断练习就能够养成习惯。
比如每天写Bullet Journal日记,其实是一件相对复杂的事情,因为它包含了兴趣追踪、感恩日记、每日计划等等。
因此我的建议是,先从写每日计划或感恩日记开始,当你习惯了每天晚上抽出5分钟的时间来记录一天的心情之后,继续增加一些别的内容就会很简单了。
五、将你的习惯变成个人身份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这一点是最令我着迷的地方。
我一直在不断探索时间管理、自我成长,并坚持写作分享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收获了那么多的喜欢和关注。
一开始,“作者”和“时间管理者”都不是我对自己的设定,但是在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后,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擅于写干货,擅于管理时间的人,也正是在这种设定下,我才要求自己不能辜负大家,坚持阅读,写作,这些习惯也渐渐成为了我个人身份的一部分。
我并非建议你们活在别人对你的看法和要求下,并非提倡你们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
而你也必须承认,当所有人都把你放在一个他们心目中既定的盒子中时,你就很难从中跳出来了。
利用这一点,去活成自己想要的,别人也如此认为的样子,又何乐而不为呢?
六、正念(mindfulness)
“正念”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它是一种有意地,不加评判地,对当下的觉察。
正念包括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对当下的,此时此刻的体验的觉察;第二个要素是对体验采取一种好奇的,开放的,接纳的态度。
当我们开始建立一个新的习惯时,我们在脑子里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做不到,坚持不了两天我就会放弃的(正如开头提到的那位读者的想法)。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会收到这样一种建议:不要产生这种消极想法,要遏制这种想法,将它们从你的脑子里驱赶出去。
在我看来,这种建议根本毫无作用。
与其想着对抗它,驱逐它,不如允许这种想法留在脑子里,然后去思考,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这些消极情绪的源头是出自哪里?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再自己尝试着去解决根源问题,也许你就能战胜这些想法。
与其去羡慕那些拥有高度自控的人,还不如成为这样的人。
最后,关于习惯养成,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习惯的力量》。
引用书中的一句名言,共勉。
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
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