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到家乡,就会想起一个人,想起他家的固定电话号码,想去看看他,和他谈谈心里的话。可每次又都是那样的来去匆匆,以致于多年未见、十分想念。
这个人,就是我恩师——高中班主任温金树老师。
今年春节回乡省亲期间我早早腾出空来,拨通了心中那个稔熟的电话号码。
“喂,新年好!请问你哪位?”一个高亢而又略显苍老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通过电话,我们愉快地约定了见面的日子。
正月里的那天早上,我行走在去往恩师家中的路上,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当年在校期间难忘的点点滴滴。
忘不了在三尺讲台前,他慷慨激昂、声情并茂讲解一些经典篇章时的才情;
忘不了教师办公室内,他聚精会神书写教案、批改作业时的画面;
忘不了晚自习结束后,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独自一人骑车回家时的背影;
忘不了我成绩下滑时,他单独把我留下,苦口婆心、好言劝诫的情景;
忘不了在运动会上,我跑步意外受伤,他为了我着急上火、四处奔走的样子;
忘不了在谢师宴上,他一改平日的严肃,与家人开怀对饮、把酒言欢的豪迈;
……
不知不觉来到恩师家所在的小区,我的心情变得激动而复杂起来:“温老师今年应该快八十了吧?不知身体安好、家庭安好?他不会埋怨我这么久没有来看他吧?……”
凭借十多年前的印象,我径直走了恩师家门口才拨通了他的电话。
“温老师,我到您家门口了,请开门。”
“我生怕你找不到,一直在家里守着电话,想不到你已经到家门口了。”温老师应声开门,笑着快步把我迎了进去。
“您忘了?当年您乔迁时我和同学们有来给您搬过东西的。”我得意的回答道,“再说您也不看看我是干什么的?”
环顾四周,家中的家具摆设仍和十多年前一样,还是那样质朴、整洁、温馨,只是明显留下了些许岁月的印迹。
寒喧过后,我在温老师的对面坐定,他清瘦的面庞上增添了许多深深的皱纹,整齐的头发略显稀疏花白,但双眼依旧那样深邃有神,精神依旧那样矍铄乐观。
四目相望,我的手臂自觉地上下叠放在桌面上,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课堂。眼前这位慈爱有加的老人也正微笑着注视着我,像注视着当年那位读书郎,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一般。
情感交融,我们交谈话的重点依然集中在学校的那年、那人、那事。当聊到他的一些学生有较好发展时,可以感受到他由衷为昔日的学生感到骄傲自豪。
陪伴恩师共忆往事、交流思想的时间短暂但充实。临别时,温老师执意要送我下楼,我推托不下便挽着他的手往外走。他一边走,还一边和我分享他的生活感悟:“我活到这个岁数,经历了一些悲欢离合,感谢亲友、学生们在我最困顿时给予我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生活就是这样,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有时还会遭遇不幸和坎坷,但要向前看,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现在我很知足、很幸福、很快乐。一来我和你师母的身体都还很硬朗,二来我们一手抚育的孙子听话懂事,三来我们在小县城生活还很惬意,四来还有你们这帮时常把我挂念于心的学生们。人生足矣!”
我们双手对握、依依惜别。我愈走愈远,回望恩师。他仍站在原处冲我招手,春日的暖阳照耀在他身上,泛出道道绚烂的光芒。
后记:
《荀子》云:“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还记得在一堂语文课上,温老师给我们讲解“天地君亲师”牌位的来历、书写的讲究,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在我心中播种下了感恩、孝亲、尊师的种子。时至今日,莫不敢忘。这堂课也算得上是我的国学启蒙课。
转眼高中毕业十七载,谨以此文感恩我的温金树老师,感恩邵武四中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诚挚祝福老师们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