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年纪的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努力工作,用心生活,原本以为日子可以按照我们期望的轨道逐步前进,可是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让我惶恐、后悔、自责,也让我成长了很多。
我有两个孩子,大儿子3岁零3个月,小儿子8个月,他们都特别聪明可爱。我和老婆也很爱他们,特别是我老婆,为了这两个孩子已经4年多没吃过辣的东西,没有看过电影,舍弃了自己很多喜欢的娱乐活动。我老婆每天都绞尽脑汁地给孩子做各种吃的,不管从外观还是味道,这些食物都绝对算得上是美食。大儿子也特别听话,懂事。他不会做危险的事情,过马路他会看红绿灯,外出遛弯他会拉着你的手走马路边人行道,他会完整得唱《成都》和《Five hundred miles》,他唱歌会在某个APP上得到“S”的评分。他一岁多便能背诵很多古诗,还能有模有样的背十几段《三字经》。有人说养孩子付出不求回报,因为这是一个自我欣赏的过程,我们对此深信不疑,我们看着孩子的成长觉得非常欣慰。
事情发生在一个星期前的一个晚上,他弟弟快12点的时候哭闹不止,我就过去看。然后大儿子在床上笑,笑得特别诡异,是那种大人的冷笑。我就说布丁你笑什么啊,你弟弟难受呢,他没理我继续笑。 他妈妈就特别烦躁,冲他吼了一句:“你笑什么笑,再笑你给我出去!”,他回答说我也没笑啊。然后就没声音了。过了大概2分钟,他突然冲着窗户喊“别过来,别过来”,特别的惶恐,大喊大叫。 我马上抱着他,他到处看,看空调,就说空调那里有怪物,大喊着别过来。 然后我就开灯了,他就不哭了。 我跟我老婆都没见过这阵势啊,我老婆平时也信点儿迷信,冲着窗户喊道你们别欺负我孩子啊! 后来我带着大儿子上我房间睡觉。我关上灯,偷偷看他,他眼睛到处瞄,大概5分钟左右的样子闭上了眼睛。我一看没事了也睡了。过了一会儿,他又特别害怕特别惊恐得说别过来,别过来。 我说什么东西?在哪里?他指着窗户别大哭边大喊别过来。 然后我开灯。我房间的灯比较暗,是白炽灯,他依然朝着窗户喊别过来,我一看窗户也没东西啊。然后就抱着他到客厅,他就不哭了,但是他看了一眼卧室的门,立马就哭起来大喊别过来! 后面一直到昨天下午没睡觉。 他妈妈怕他害怕,就跟他说其实没什么东西,是空调的小灰尘。然后他就记住了。 白天他精神状态正常的时候,我尝试去问他,我说布丁,爸爸妈妈都爱你,你昨晚上其实什么也没看到对不对?你只是想妈妈抱抱你对不对? 他说对,我什么都没看到,那只是小灰尘,就一个小球球。 我一听也不对啊,他肯定是看到什么了,我就问他那你能给爸爸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吗? 他说就只是小灰尘,被爸爸扔到河里了(他妈妈安慰他的话)。
对于鬼神说,我小时候深信不疑。小时候我爸妈喜欢打牌,经常把我一个人留家里,某次下大暴雨我苦苦哀求我妈妈不要出去打牌,我害怕。我妈并没有听我的,她觉得我应该做个男子汉,应该无惧这些妖魔鬼怪。那天晚上我把头蒙在被窝里,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可是被窝太热,我出了很多汗。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了,或许应该是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睡着了,我清晰得看见自己已经去世多年的爷爷朝我走过来,我下得不知所措,我依然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假装没看到,只是心里一直在期盼妈妈赶紧回家。第二天我没有跟妈妈说这件事,原因是我怕他们说我胆小,怕他们说我懦弱。
这件事情我后来回想起来也给了自己一个解释,其实当晚我并没有看到什么东西,是因为我极度害怕,昏昏沉沉睡着之后做梦了,以为自己真的看到了,有时候梦和真实看到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长大后我不怎么信鬼神,但是我依然对神灵保持敬畏之心。我和朋友去过几次五台山,我每次去都会双手合十表示尊敬,但是我不会去求什么心愿。在我的思维里,鬼神都是导人向善,而我的行为准则基本都是以善良为前提。而且,自己希望得到什么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如果寄希望于神灵,难道不是对神灵不敬吗?
对于儿子突然出现这样的状况,我有点不知所措,一时间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我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我开始接受鬼神之说。第二天天亮我就满北京地跑,希望能去某个寺庙求个护身符,替我儿消灾解难。可是疫情期间各大寺庙都是非营业状态,从东五环就这么开车漫无目的的遛到了西五环,满怀愁闷之情。我开车时突然想起在五台山遇到的一个导游,那会儿我顺带捎她上山过。从她朋友圈看来她是一个虔诚的佛家信徒。我把我的情况跟他说了之后她表示很理解,愿意为我去找大师帮忙。最终她给我求了护身符,并告诉我这是佛家法物,不能买卖,所以是免费寄给我的。我很感激她的一切,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佛法的真谛。如果世间都能如此美好,我们还需要去纠结所信仰的鬼神是否真实存在吗?
后来几天,我把孩子姥爷接了过来,晚上我和姥爷陪着大儿睡觉。大儿晚上不准关灯,问他为什么说是一关上等就总是看到什么。孩子姥爷是一个特别会照顾别人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辞辛苦,不怕无聊得陪孩子玩,陪孩子做各种游戏。晚上大儿睡得也很香,跟以往不同的是仅仅不让关灯。周二姥爷回自己家了,我白天上班,晚上负责带大儿睡觉,白天家里只有老婆和保姆阿姨带着两个孩子。
陪孩子睡了两个晚上,没有什么异常,心里也算是落下了一块石头。
前天晚上大儿跟妈妈说想和妈妈一起睡,我和他妈妈耐心的跟他说,爸爸妈妈都爱你,之所以妈妈现在不带你睡觉是因为弟弟晚上老是大哭,怕吵着你,担心你睡不好。大儿也没有再说什么。睡觉前我给大儿讲故事,中间想到工作上还需要发个邮件,就跟大儿说“布丁,爸爸需要处理一点工作上的事情,大概10分钟,你等等我好吗?” 我记不起他当时回答的是什么,总之我就自己去打开电脑忙着发邮件了。 现在想想,他当时可能是拒绝的,这也是我不称职的地方,我并没有那么在乎他的感受。我编辑邮件的时候大儿跟我说“爸爸,我想看着你打电脑好吗?”。我说好呀,我把他抱起来坐在我的大腿上,电脑放在膝盖处,他和我一起看着电脑上的文字飘飘洒洒。本以为这个夜晚很普通,直到布丁突然跟我说“爸爸,你抱我出去吧,我不想待在这个房间了”。 我一惊,预感不好的事情要发生。我说“怎么了,布丁?”。大儿指着空调处说“那里有东西,我害怕”。我朝空调看去确认那里并没有不一样的东西。大儿四处张望,越来越害怕,强烈要求我抱他去客厅。我抱着孩子来到客厅,他跟我说不想待在家里了。他说家里老有东西,要出去。我说现在没有地方去呀,已经天黑了,我们只能去大街上了。孩子说那我们就去大街上,反正我不想待在这里。
我给孩子姥爷打了电话,他立马赶了过来。姥爷来了后大儿依然要求不待在家里。我提议我们去姥爷家睡觉,孩子表示很赞同。我跟孩子说我们穿上衣服,一会儿出去的时候你必须闭上眼睛,直到上车后才能睁眼,能不能做到?孩子说可以的,没问题。看得出他很开心。实际上上车前他也真的没有睁眼,直到上车后睁开眼睛说“我们上车了就可以睁开眼睛,爸爸的车里没有东西”。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我不相信一个3岁的小孩能凭空捏造一个“东西”,并且靠“演技”来表现他很害怕,很惊恐。
到了姥爷家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孩子依然睁着大眼睛不睡觉。姥爷哄他的时候他又开始发出那种笑声。姥爷开始和“他”对话:“我不知道你是谁,我也不管你是谁,你看我怎么收拾你......”,这些话听得他姥姥毛骨悚然。这种做法我和老婆觉得是很不可取的,我很严肃得拜托老婆跟姥爷说以后不要说这种话。不管我们信不信这些东西,也不能让孩子知道这些。
孩子只在老爷家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就把他接了回来,也就是昨天孩子也是在自己家睡觉。老样子,我和姥爷陪着。晚上我哄他睡觉。大儿眼睛睁得溜溜圆,在房间里到处看,偶尔会猛得朝一个方向认真地看过去。我说“布丁,你别看了,这些影子是灯光造成的,爸爸明天给你换一个没有影子的灯好不好?”。一直到11点多的时候孩子终于睡着了。我们也把灯关了。半夜我看他睁开过一次眼睛,但是没有表现出害怕。
两次发发生的状况让我心力交瘁。看着孩子那么惊恐,非常心疼,恨不得自己拿起刀,跟这些所谓的“东西”来个了断!可是,我看不到这些“东西”,我不知道这些“东西”知不知道我心里的怒火,我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否也害怕我。
我们信了很多迷信,给他戴上了护身符,我每天给他念经祈祷,我整完整完地不睡觉陪着他,拍着他。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依然可以看到这些“东西”,难道是我不够虔诚?难道是我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跟朋友说,我真的不知道我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让我的孩子承受这种痛苦。
我开始寻摸着找心理医生咨询。一开始找了某APP里面的在线医生,说明情况后医生也是不出我所料的告诉我这是孩子因为孩子想引起我们的关注,至于看到的东西,是他凭空捏造的。建议我去北京安定医院详细咨询医生。我跟孩子姥姥说了我想去医院的事情后,可以感觉他们是不太乐意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我也是头一次听说安定医院,但是姥姥说这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我不知道长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应该给大儿挂一个儿童精神科的号。
前天我发了个朋友圈“跪求介绍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有偿”,发出去几分钟后我就删了,因为我无法承认我的孩子竟然会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一直认为孩子很开朗,很开心,像个小天使。就是这几分钟,有一个朋友立马给我发了微信,说他认识心理咨询师,很乐意为我介绍。但是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人家已经睡觉了,让我先跟他老婆聊聊。我给这个朋友发了语音过去,他把电话给了他老婆。我把所有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包括我们平时怎么带孩子的,她也问了很多我们关于教育孩子的一些看法。最终她得到的结论跟那位医生的结论是一致的,孩子是为了博得我们的关注。大儿认为弟弟的出现抢多了原本属于他的爱,他很失落,这种失落感在某些特别的场景下会放大,会爆发并表现出来。
对于这个结论,其实我也不觉得意外。我整理了所有的线索。唯一解释不清的是,为什么他看到“东西”的表现会那么真实?我实在不敢相信这是他装出来的,不,绝对不是装的!
朋友说他并没有装,他可能真的看到了,但是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他给我讲了一个公众号看到的真实故事。说是一个教授在火车上遇到了一对母女,女孩的妈妈因为一件小事训斥了这个小女孩,小女孩转头看向火车窗外,发出一声感叹:“好多羊呀......”,可是窗外并没有羊!(因为没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原文,有可能听得不完整或有出入,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有二胎的家庭估计大多数都会遇到孩子争宠的事情,如果不好好处理,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我一直以为我们对于照顾大儿子的感受做的事情很多,对他的心理伤害应该会很小。
比如我们会跟他说,“布丁,你是哥哥,你是可以管弟弟的,他调皮你也可以说他”。有时候弟弟过去抢哥哥的玩具,我们第一时间也是去批评弟弟,因为弟弟现在听不懂我们说话,我们希望给与哥哥精神上的支持。但是有时候哥哥很过分,连靠近都不让我们靠近,这时候我们会很严厉地说哥哥,你这样做不对!朋友说其实孩子并不会去思考他比弟弟得到更多了爱他应该很满足,他只会觉得有了弟弟后,原本应该全部属于他的爱被分走了一部分。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孩子其实管得特别严。这里面我跟我老婆产生过一次特别大的分歧。那是一次吃果冻事件。 大儿大概两岁的时候我们回老家,大儿的一个姑姑给他从县城买了一包果冻送给他。妈妈跟他说你不能吃果冻,吃果冻有危险。那会儿大儿一点都不反抗,他会听妈妈的话。但是妈妈当即把这些果冻分给了身边的几个小朋友,看着这些小朋友吃得特别开心,我观察到大儿的表情很复杂,他其实非常想尝试一下果冻的味道。我复盘了我和老婆在教育孩子的缺陷问题列表,特意把这个代表性的事件拿出来说,我老婆觉得她并没有错,就应该有原则,不能吃就是不能吃。而我的观点是,人从出生到长大,这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我们应该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不是去改变身边的环境。孩子妈妈是一个偶尔特别任性的女性,她会很恼怒的说你为什么总是纠结这一件吃果冻的小事?我身边认识的宝妈都是不会让孩子吃果冻的。我给她举例子,比如你身边的宝妈都会要求孩子出门戴口罩,而你熟悉的某个宝妈,她的小孩跟她说“妈妈,我不想戴口罩,我不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好不好?”,于是你能在小区里面看到一个不带口罩的小孩,但是我并不觉得他有什么问题,也不觉得他做得不对。 我举这个吃果冻的例子只是一个代表性事件,我们有很多场景都是这么处理问题的。 按平时我不会跟他较真,但是事关孩子的身心健康,我选择跟她死磕,最终很明显,我们的讨论不欢而散。对于这次的争吵我很气愤,但是我们都达成了共识,我们可以找个第三方来评判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做错了。我咨询了我的学心理学的朋友,结果不会意外,这件事情确实做得不是很完美。 她给我举例子,你喝酒吗,你有多少次喝酒的真正原因是喜欢酒的味道,而不是喜欢跟朋友一起欢聚的乐趣?人生本来就应该享受快乐,这个世界危险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不能一一避免,但是能在保证比较安全的情况下得到很大的快乐,这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我其实很赞同这种观点,如果吃果冻我们考虑的是会有卡喉咙的风险,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果冻捣碎,给孩子尝一尝,满足一下他的好奇心呢? 当然,我们可以避免出现他经常吃果冻的场景,但是一旦有这种场景,偶尔尝试一次未尝不可。
大儿从有了弟弟后,性格大变,我们以为是3岁的孩子基本都会这样。他会跟你唱反调,他会提一些无理要求,会莫名其妙的大哭大闹。比如每天晚上让他刷牙,你好说歹说,他就是不干。强硬得把他拉去刷牙,他立马说我要尿尿,尿完尿又说这里痒那里痒。有时候我的耐心确实被耗完了,所以我会选择揍他。
从发生这件事后,我跟大儿说爸爸妈妈平时老凶你,爸爸也揍过你,是爸爸不对,爸爸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你原谅爸爸好不好?
我也尝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大儿有个爱好,喜欢收集各种瓶瓶罐罐,去年每天带他去楼下遛弯他总是让我给他买金俏爽(同仁堂出的一种凉茶),我说你又不能喝,为什么要爸爸买这么多凉茶啊?他说我不喝,我就喜欢这些瓶瓶。昨天晚上我跟孩子玩游戏,他拿着那些金俏爽当档把,玩得很开心。我跟大儿说“布丁,你给一瓶金俏爽我喝好不好?反正你的这些金俏爽快过期了”。“不行不行,我不给你喝”他连忙说道。 我说好,我不喝。玩了一会儿我跟他说,“布丁,你想不想喝一口金俏爽?”。“不不不,我不喝,我怕妈妈说我”。 我说你看,爸爸平时也凶你,还揍过你,你不怕爸爸吗?“我不怕”。“那你怕妈妈吗?”。“嗯,我怕妈妈”。在洗手间刷牙的妈妈立刻跑进来,“你为什么要引导他这么说我?”,其实我有点愤怒,我的本意大概她并没有理解到。 我和大儿玩了一会儿。大儿神神秘秘地跟我说”爸爸,我能喝一小口金俏爽吗?“。”就一点点......“他调皮地打了个手势,表示只会喝一点点。我说”可以呀,爸爸给你喝一点点好不好?“,他特别兴奋得说好。我打开易拉罐说喝吧,他说”不行不行,我要倒在杯子里喝“,我很奇怪,给他拿了个杯子倒了十几毫升吧,很少。他喝完了特别开心,我说你喝了这个得喝水哦,他拿起水杯了大口大口地喝了几口水。
从这件事我突然意识到,你以为孩子只是单纯的喜欢这些瓶瓶罐罐,其实那只是因为你在他看到这些瓶瓶罐罐的时候第一句话说的是”小孩子不能喝这个“,所以他选择收藏这些瓶瓶罐罐。我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一定要倒在杯子里喝,因为我们在他面前不止一次念叨”易拉罐口其实不卫生“。更明白了,其实你揍他了,对他的心理伤害远小于你冷落他,在他的心里,妈妈生气比揍他更难受。当然,我们不能去揍他,这是我又一个不称职的表现。我从来没有想到孩子的心思竟然能复杂成这样,大儿确实给我们的感受是心思特别细腻,我们很想让他内心更强大,所以平时我们鼓励他在某些方面大大咧咧一点。比如别人抢你的玩具,你应该大声地告诉别人,”不许抢我的玩具,你应该跟我说对不起,你想玩我们可以交换!“。大儿确实是这样做的。大概一岁两个月的时候我们有一次带他去奥森玩,遇到一个宝妈带着差不多一样大的孩子。这个孩子直接走过来抢了大儿的玩具离开了,他的妈妈并没有去制止,只是跟着他自己的孩子,并没有要求孩子把玩具还给大儿。 大儿一直跟着这个小朋友,眼神对我们充满了期待,他希望我们去帮助他。我们虽然很讨厌这位宝妈,但是我也不想因为这种事情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我蹲下来鼓励儿子:“布丁,如果有人抢你的玩具,你应该强势地告诉对方,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是我的玩具!”。大儿当时并不明白这些,所以当时他的心情是糟糕透了的。而我们除了小声叮嘱他这些,也没有采取别的措施。所以我一直在反思,那次我是不是失职了,或许我就应该直接了当的告诉对方家长,请你告诉孩子,不能抢别人的玩具? 从那以后,我们就经常跟大儿讲这方面的道理,遇到不对的事情,我们应该大胆的反抗,他也做到了。他从来不会去抢别人的玩具,也从来不会让别人从自己手上把玩具抢走,如果有小朋友开心地跟他交换,有时候他也会欣然接受。
从孩子“撞邪”后,我们一改往日对他的态度,我每天陪着他,陪他做游戏,陪他睡觉。有时候他会很不讲道理的哭,有时候也会很执着的要去做某一个件“不对”的事情,也有时候他会脾气暴躁。这时候我们也没有对他发火,而是耐心地跟他讲解。其实对于有孩子的家长都会知道,此时你的道理并不能阻止他要做某一件事的想法。有时候妈妈抱着他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观察。大儿不止一次欲言又止,他很想再一次跟我们说“那里有东西”,但是他没有完整的说出口。这个细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可能他真的内心是有很多想法的,他也肯定是想得到我们更多的爱。
我从来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过育儿方面的事情,一直是老婆在关心着。自从有了二胎,老婆身心疲惫,我也确实有失职的地方。大儿目前的状况有所好转,但是还是需要我们去慢慢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作为爸爸,我很内疚,往后的日子,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和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
从孩子“撞邪”到反思我们的育儿之道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