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家推崇匠人精神,追求极致,创业公司都要天天喊口号了:无极致不创业。几乎每家创业公司都有自己的极致故事,用无数个你未曾听说过的细节撩动你的好奇心,宣传自己的匠人精神。
无数职场小白被匠人精神所打动,也期望凭着“死磕到底”来打怪升级,终于一日成就大业。
然而匠人精神的理解上如果不得法,搞不好会走火入魔。
明天要开会,老板面授明天要讲的内容,让小白做成PPT,接到重任小白想借此机会大显身手,整理文字,寻找模板,筛选字体,搭配图片,安排动画,插入声音……在自己的心目中把这次会议汇报当做乔布斯的产品发布会。
这样做可能会得到一个精彩的PPT演讲;也可能会因为大把的时间都用在形式上了,内容的逻辑、重点反而没有准备好;更可以肯定的是时间这个重要的资源用到了这里就不能用到那里,在这个PPT上投入太多,别的工作就没有做。
还有一个故事,老师布置了一个写读书笔记的活动,一个小孩Tom拿出“死磕”精神,把一本书读的非常细致,做出的读书笔记老师给了A+++,真是很棒;另一个小孩Jerry读了2本书,也写了2篇笔记,分别得了A、B。
对于做一件事认真细致的做好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如果没有搞清楚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在旁枝末节上细致反而“耽误了”正事。会议是要把信息传达、讨论,不是产品发布会。读书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锻炼思维,积淀智慧,以200分的精神执着在一本书上不如每本书投入80分的精神读2~3本书。把握一件事的目标,以终为始才能去实施匠人精神。
在小朋友读书的故事中可能还有一位Billy,他读书太细致了,以致于没有写完读书笔记,所以没有得分,这种情况就很可惜了,细致的求知可能会挖出新的信息,但是没有截止时间这个概念的话就会失去意义。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当年达尔文为了研究生物,收集信息验证自己的想法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并且又酝酿了20多年最终写出了《物种起源》这部传世名作。如果他无休止的去收集信息做研究,而没有及时完成《物种起源》的话可能就是华莱士来提出这一理论了,或者可能要再等待不知多少年再由一位智者来发现和提出进化论。
所以追求极致的同时还要注意采用里程碑或者说迭代的方式进行成果产出。可以说“极致的目标”是可以持续打磨直至永远的,如果要拿出真的“极致”的产品,可能永远都见不到了。
事皆有度,在时间和目标之间进行均衡,投入对该里程碑的极致精神以及对于终极目标的坚持才是合适的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