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一起开店创业已经四月有余,因为我们:
对于餐饮行业的不了解;
对于山村小镇人文环境的不了解;
对于山村失地农民目前的生存状态的不了解;
对于原住村民和外来人口相处模式的不了解;
对于小镇原有商业模式的不了解……
所以,这四个月来,我们的日子过得可真是五味俱陈、冗杂丰富,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十五岁生日前后的这段日子,可谓是人生画卷中的一段浓墨重彩了。
而我这个佛系的妈妈,当然,在大多数人眼里是很另类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妈妈,居然会把这些称作是送给孩子的成人礼,是不是该自感汗颜?
因为是送给孩子的礼物,当然整个过程中,孩子是拿事的,我只是打下手帮帮忙。
在秦岭山脚下的五台古镇上,我们租了一间十二平方的店面,没在主要商业街道上,疫情稍有反复就会封了街口,店门口立时即可罗雀。
图啥呢?一是租金便宜,即便销量不好,维持费用压力也小点;二是离村小学不算太远,附近还有几家早餐店可以借点光。
十二月初租了房子没几天,疫情就来了,餐饮行业全部关门,回家冬眠,等待通知。
折腾到过完年,二月下旬,总算是允许开业了,原计划的经营品种已是过季了。
重新再去考察,小镇上虽是各种吃食都有,但大多数味道都较差,而且各家为了降低成本,所用食材品质和数量都很有限,这可是让我们娘俩偷着乐了一阵儿,对自己的小店充满了信心。
精心选择了几样孩子们喜欢的小吃,然后郑重其事的确定了第一个主打产品“终南甑糕”。
我们经过几多选择、对比、试制,最后确定用现代化的电高压锅、传统的食材配比和手法,制作出具有我们自家特色的甑糕。
产品出世,赠送街坊邻居品尝、低价足量促销,赢得了一致好评。
高兴了没几天,就开始犯愁了。
红枣是最好的,皮薄肉厚,香甜可口,又手工一颗一颗去了核,食用体验很美妙。芸豆用有机的,红润粉糯,视觉口感都不错,当然也是最贵的。糯米黏糯绵软,拉起铲子都需要费点臂力,看着就喜人,那糯糯的口感,再加上沁入米中的枣子的清甜,别提有多好吃了。
如果在市区,不是同样品质,只需同样数量的一盒,价钱就不低于十元。可是,我们在小镇上只能卖到四元。还常常有村民要求:我吃不了那么多,就买两块钱的吧!钱是只给两块,饭盒不给装到接近满是会不高兴的。
好在周末节假日时,会有一些旅游的人光顾一下,他们可是一边开心地吃着,一边嘱咐再多打几份,满心欢喜地带回去,直觉得在这小镇上淘到了宝。
这样算下来,“终南甑糕”的牌子是闯出去了,可是,利润非常薄,流量又不大,养不住小店的房租水电呐。
孩子仔细研究了其它几样小吃,确定再增加手抓饼,于是以她为主来制作的手抓饼加入了我们的早餐供应。
孩子做的手抓饼深得学生们喜爱,每天早上都会有一阵子门口在排队,看起来很是热闹。因为时间关系,那些学生们来的时间都很集中,来了又都很着急,等不得,怕迟到。
手抓饼可是生坯子现烙才好吃,每个人来都是現点现做,快要迟到的那个时间段,其实做不出几份的,看着门口一堆人,大多都是等着拿饼,前后算起来卖不了多少。
孩子忙得手脚不停,一张饼子烙熟,刷上酱,卷上蛋饼和生菜,还有特殊要求的其它小料,再打包出去。我在旁边跟孩子和家长沟通、收钱,再照顾买其它东西的客人。
那一阵子,可真是手忙脚乱,腰酸背痛,头晕眼花。
忙完了,一算账,除去食材费,包装费,水电房租,盈余的部分仅够我们娘俩吃喝,没有工钱。
为了加快出餐速度,我们又研制了乡村汉堡。这样,早餐的销量明显提高了一些,收入相应也多了一点。持续了一个多月下来,看看手里还是没有余钱,只是进货的周转金宽松了一些。
紧接着学校放假了,又逢少有的高温天气,出门的人很少。每天早餐来不了几个人,然后一直到天黑前,几乎罗雀的可能性都没有。
小屋的顶被烈日直接烤着,再加上几个热锅,实在是热的呆不住人,屋外也是40度上下的高温,让人无处可逃。
况且,煎熬着也没有生意。
没办法,果断关门回家。
创业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孩子即刻去了夏令营,老师和同学们惊叹:
她怎么干活那么麻利?
她做的饭真好吃啊!
她怎么总是那么从容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