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燥热的三伏天,送逗逗去西大新村上课。最喜的是进门迎面的那片荫凉,两排苍劲浓绿的白桦树,阻隔了除它之外的炎炎夏日,不管门外的七月流火如蒸笼似焖烤,这里却即刻是款款清凉。
等待是难熬的。但正是因等待,我才能驻足,细细的察看这一幢一座、一房一屋、东家西家;才能放慢脚步,咀嚼这一段旧时光的味道!
仲夏的清晨,门外的爬墙虎经过夜雨的冲刷,格外精神,青翠茂密,绿意盎然,蓬蓬勃勃的遮蔽了墙角屋檐,每家门前都有或方或圆,或细或粗的花园菜圃,小而精致的观景槐,饱满艳丽的月季、郁郁葱葱的竹篱及四季青、羞涩低眉的垂柳、甚至还有青椒、大葱……,午后的阳光,洒在斑驳陆离的参参差差中,恬静悠然,烟火人世,雅雅俗俗,落落大方,生活的韵味却从角角落落铺散开来……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格局、色调、形态相同中略有差异。每一幢都标有牌号,就像按大小个排队等候放学的孩童,整整齐齐又各不相同的站立着……不远处的老妇正在淘洗荞麦皮枕芯,借着骄阳炙热,去去一年的闷气,也添些温煦和缓进来。旁边的拉绳上,赫然晾晒着夏衫薄裙,远远看去,六色七彩,煞是醒目!对面的一排明显低矮陈旧的平房,脱了漆,掉了色的木门微开,门外的标牌“17号楼东边母子间”,略显人去楼空的空旷孤单,映着夏日的光亮,竟有几分诗意闲情来。想想从这间屋里走出来的孩子,也为人父母了吧……
如果不仔细分辨,很难在绿植丰茂的楼前屋后,找寻那形态各异的“小家碧玉”。正当我看得出神,想的惬意时,一群少年的追逐欢笑声从背后传来,循声望去,几个大男孩,跑来追去,好不快活!看见他们背后贴的“名牌”,原来!这几个大孩子在玩“撕名牌”!透过笔直高挺的白杨,影影绰绰中,远处崭新矗立的建筑,旧与新的交融!过去与未来的招手……
倒是已经过去了的,那一段旧时光!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