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艺术啦创作啦就让人想到天赋啦灵感啦之类,村上这本书没有提及,他认为职业小说家的资质和资格是:非写不可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
但凡有从事文学创作经历的人都能有所体会并赞同村上的这一论断。谁要想成为作家,就看自己这两力上够不够给力。事实证明,能在这两力上不歇力的为数不多。村上一再声称自己并非那种脑子特别好用的人(呵呵,每每看到他这么说莫名感到开心,本人也正是这样啊)。村上写了超过三十五年的小说,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面世。依仗的就是身为职业小说家的资质,而非其他。
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书中,村上回忆了最初头脑里豁然生出写小说念头的情形(1978年4月,神宫球场喝着啤酒看棒球比赛时生出的念头),念头得来好像是被雷击中般偶然。村上如同神启般的经历让人艳羡,但是在我看来,其他事情上不乏偶然天成的事例,要说写小说这件事,我觉得期望上天眷顾是不靠谱的,而是村上君多年大量阅读后的厚积薄发。后面回忆学校读书生涯时就谈到当初痴迷阅读的经历。就是嘛,这样才是脑子不是特别好用的正常表现嘛。
首部作品《且听风吟》一炮打响,对村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倘若是发了一枚哑炮,村上认为以自己的性格可能从此就放弃写作的念头。想想這点真为他捏一把汗,又为身为他的读者感到庆幸,此外对于这样的秉性觉得钦佩。这样决绝非此即彼的态度在其作品中的人物身上也得到体显。
虽然首部作品对于村上意义非同寻常,但是他对于得奖的态度可谓是相当地淡定,得奖了觉得高兴,但是不得也没什么(感觉他说的是发自肺腑的)。此外他无意去当文学奖的评委,他认为对于作家来说比什么都重要的是“个人资格”。所以什么日本国内文学大奖啦,诺贝尔奖文学奖啦,村上并不在意。个人觉得特别地谈到自己对于文学奖的态度,说明他还是在意的,毕竟每年诺贝尔奖结果颁布之前,村上这个名字就被人一再提及,只是村上在意的是希望别人不要老拿自己说事吧。(想象村上大叔托腮沉思:本人其实是一名真正的跑者!并非一名陪跑者!)
关于写作村上谈到了对于原创性的定义。关于写作,村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创作经验谈及的要点有:
◇ 多读书。优秀的小说也罢,不怎么优秀的也罢,极烂的小说也罢,总之多多益善。趁着眼睛健康,时间有余,先把这事儿踏踏实实做好。
◇ 多观察。养成事无巨细仔细观察的习惯,不急于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在大脑里储备尽可能多的档案柜。
◇ 语言风格啦,节奏啦,都需要在写作的过程中加以揣摩。
◇ 既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莫名其妙地感到优越。
◇ 建立自己的创作习惯。以自己为例,长篇创作时他每天写够十页,约4000字,不多写也不少写,养成规律。
◇ 修稿。小说写完放置一周后第一次修稿;半个月至一个月第二次修稿;寻求第三者(村上君的太太)意见(P.S.: 美国悬疑作家斯蒂芬-金也是让太太作为一个读者哦,军功章也有太太的一半。嗯,太太太重要啦!),最后作修改后交稿于编辑。
◇ 不要拿时间作为借口说要是多点时间能写得更好啦,每一次创作都是当时自己能写出的最好作品,当然写作时要全力以赴。
◇ 写作也是一种彻底的个人体力劳动。村上养成跑步的习惯,让身体成为友军,以胜任小说家这个职业。
◇ 对于书中人物不会事先决定要写出什么样的角色来,而是写作展开后自然演化的结果。
◇ 从以第一人称习作习惯转变成多视角叙事,自身的体会和感悟。
◇ 以什么年龄段作为小说主角并无特别考虑,但是希望今后能写出更多不同风格的人物。
◇ 写作某种意义上是为自己而写,没有设定的读者人群。就算不能让所有人都开心,至少能自己享受。
回忆自己学生年代读书学习的生活,村上对于学校啦学习啦集体生活啦村上一律都是兴趣寡然,令他兴趣盎然的是读书(指文学书籍)和音乐(尤其爵士乐),这两个爱好至今也一直保持着。村上作品中很多主角都是爱读书喜音乐,和集体生活有着天然的疏离感。
在谈论学校的时候,村上对当下的学校制度给出了一些忠告。回忆自己当初离开日本去美国发展的经历,村上认为自己在正确的时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嗯,不得不说,时机很重要,选择很重要。混得赖无非不就是错过了时机弄错了选择嘛!
虽然村上在世界各地都不乏拥趸,但是他认为只有一个人------河合隼雄才是最最能理解自己的人,自己发出的信号,对方能毫厘不差地接受实实在在地予以综合理解。迄今为止,我在文学领域里从来没有感到过可以与之匹敌的实实在在的鼓励(知音才是最大的鼓励啊)。
实话说,这本书里村上的语言显得有些啰嗦,但是作者在后记中说自己写这本书时想象在一个小会场面听众亲密交谈的口气。这样一说就可以释然了,毕竟口语化的表达会容易出现反复余赘。作为世界级大师,谈他的写作经历和经验,说得再多我们也不嫌多的。
如果大家觉得我这篇文章有帮助的话,点赞或留言,我后面可再写一篇书评说说《写作这回事》中美国作家斯蒂芬-金如何谈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