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亲抽的香烟,牌子最响的就是“赣州桥”。烟盒上印着一排雄伟的桥墩,使我对赣州城产生了无限向往。长大后我来到赣州城,找到了现实中的赣州桥——东河大桥,忽然发现“东河大桥”四字竟是郭沫若的大手笔,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东河大桥的边上,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古桥——建春门浮桥。桥长400米,宽5米,由近百条木船连接而成。构造方法是3只木船为一组,在船上架梁,梁上再铺上木板,一组组木船之间用缆绳捆绑,铁锚锁江。这是一座有着九百年历史的古桥,建桥的是谁呢?说出来无人不知,就是的《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宋史记载,洪迈“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建春门浮桥一头连着古城墙,一头连着东河戏的发源地——水东镇。夏日傍晚,市民们有的在桥上纳凉,钓鱼,有的下河游泳,一些青年男女特别喜欢到这里谈情说爱,那种晃晃悠悠的滋味,为美丽的爱情增加了几许浪漫与神秘。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两座桥是傲视群雄的“桥中贵族”。无论是古是新,其绵长,其伟岸,其繁复铺排,都是令人艳羡的。其它的桥,可就简单多了。举个例子,寻乌桂竹帽国营垦殖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很牛的国企。国家拨款铺设了寻乌县城到桂竹帽垦殖场的沙子路,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可当我们坐车去垦殖场参观时,却大跌眼镜:一路上经过的三四座水泥桥,中间一股竟然是空的,左右两块水泥板刚好够两个车轮压过去,当地百姓笑称这是“屙屎桥”。当然,这种桥还是属于“升级版”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寻乌老家的“三板桥”,由三排木头相接而成,奇怪的是它不是头对头紧密相连,而是错开并排,连接成“之”字形。我挑着上百斤的稻谷踩在上面,一晃一晃,吓得灵魂出窍。朋友们一直夸我胆子大,看来是拜它所赐啊!
还有更危险的桥,在会昌汉仙岩。三米多长的一块条石,横在峭壁之间,往下看是万丈深渊,桥对面是一间很小很小的庙,听说只有心地至诚的人才能平安通过。导游告诉我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名字:舍命烧香。
在赣州,凡事不可下断语。刚说到诸桥的简陋,朋友们就带我见识了两座收藏级的精品桥:定南的柱石桥和龙南的太平桥。这两座桥都建在离县城百里之外的山村中,似乎修造它们就是为后人收藏做准备的。怎么也想不到会在那么偏远的地方猛然出现好似精美的象牙雕件一般的古桥。
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柱石桥,位于定南县鹅公镇柱石村,是一座精致的廊桥。桥基用桐油石灰浆黏合麻条石砌成,桥上用十根朱漆镏金的木柱搭建十多米游廊,上设观音楼,观音楼顶部又设有白色八角形万寿宫,楼阁廊桥一体,巧夺天工。
龙南县杨村镇车田村的太平桥,始建于明末清初,为两空三墩,四拱双层重叠而成的石拱桥。石桥全长50米,宽4米,高17米,上层建有砖木结构的四面通风的凉亭,亭顶设有三组飞檐,翘角昂首苍穹,远远望去,好似哪吒三太子的风火轮落在长虹之上,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由此可知赣州的建筑师不是不会建桥,而是不愿轻易出手,“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传世之物,怎能与顽劣粗陋板结笨重之性同去住哉!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赣州人民积聚千年的建桥激情开始爆发。从九十年代开始,短短二十年间,在赣州城的三江六岸猛然矗立起十八座大桥,比两千多年来的建桥总量还多。新建的桥梁,不仅数量多、质量好,而且造型越来越美。横跨飞龙岛的飞龙大桥,采用独塔斜拉式结构,主塔高84米,恰似“大地之阳”,雄性勃发,阳气十足。位于上游的章江大桥却采用了三跨飞燕式异形钢管拱,全桥居中的是巨大的单肋钢管拱,其两侧各加上一个平衡拱,主拱与平衡拱之间通过31对斜撑钢管和8对横撑钢管连成一体,在空中形成气势恢宏的“飞燕”式钢结构,加上水面上的倒影,组合成一个形态逼真的“生命之源”,有如新荷出水,含苞欲放。
著名建筑学家茅以升说:桥梁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人们热爱桥梁,建造桥梁,凭借桥梁实现沟通和延伸,展开心灵的翅膀。如今,驱车行驶在赣州的一座座大桥上,真让人激情四射。承载着客家文化和红色记忆的赣州,走上现代文明快车道的赣州,越过一座座时代桥梁之后,将会出现怎样的一番光景呢?
作者简介:
曹真(又名曹卫民),现为赣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赣州市文联副主席,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曹真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等国家级等重大展事。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中华文人书画小品展银奖,江西省国家公务员书法展一等奖,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出版书法集《曹卫民书法作品集》,著有散文集«临风听蝉»。
散文国画作者:曹真
编辑:客家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