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一位大学老师,原本是泛泛之交,因为有过几次业务上的往来,算是聊的比较开,今天实验仪器出了些问题,于是下午无事和她聊了许久。
她是我们这里省重点大学的一位讲师,在同济上了六年的博士,来这所大学已经两年了,至今还未评上副教授,当然在这所论资排辈的学校,不是你能力和学历有多强就一定能怎么样的。
不过明年怎么也会排上她的,再怎么打分排队,她的论文科研以及课时都是名列前茅的。
这些对于她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太大的委屈,唯一让她觉得没有成就感的是她的收入,一个博士每个月拿着四千多的工资,同样是学土木的本科生,在本地毕业起薪三千,不要说好一些的房地产公司或者企事业单位。
她说的很实在,上了三年硕士研究,六年博士研究生,好像上硕士研究生一个月各种补贴奖学金已经导师发的补助也将近四千了,当然是跟着导师做项目。
可现在,一边忙着搞课题写论文,一边还要代课,比上博还要忙,可结果呢,似乎是越来越穷。
我问她为啥要回来呢?为啥不留在北上广呢?她说一方面想回来照顾父母,她是独身女,一方面想回来能悠闲一点。
好像完全和她想的不一样,不明白,在西北大学老师为什么收入这么低,所谓的科研启动金虽说不多,比起南方学校动辄五十万或上百万的费用,十万好歹也是钱,可是还没等用到自己的项目上,学院借了五万,系里又借了三万,剩下的两万似乎只能买些材料,仪器只能修修补补凑合着用,民工雇不起,只能自己做土样,偶尔有学生帮忙只能请吃一顿饭,论文把学院的领导系里的领导挂上,才能从学院有限的科研经费里抠出一点版面费。
她说,她真的不想干了,准备这学期结束把手里的项目结题后就辞职,实在是没有意思,干的特别憋屈。
我劝她,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她只看到那些本科生眼前拿的所谓高工资,不知道除了碧桂园,中海国际,恒大这种全国五百强的房企,又有几家本地的公司不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的,当年就业率百分之百的土木专业现如今已经烂大街了,不要说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一抓一大把。
再着说四十岁的女博士,就业方面在年龄和性别上不占优势,高校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地域上的差异,我只能就她现在所处的环境而言。
如果去南方,考虑南方的机会肯定是更多一些。或许是最近一直在看《围城》总有些悲观,觉得未必她离开现在的单位是明智之举,既然你觉的你有能来改变现状,那有何必去寻找适合你的环境呢。
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守得起贫穷,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或许我是在班门弄斧,不过作为一个朋友我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至于对不对只能让时间来说真话。
无戒365天极限日更挑战营第五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