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慌张张匆匆忙忙
为何生活总是这样
难道说我的理想
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光
不知怎么,此时此刻脑海中浮现了这首歌。
1
不知不觉毕业有1个多月了,突然感觉身边的人都在努力,他们也或多或少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昔日里经常游戏的少年也慢慢适应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就连平常那个十分活跃的群聊,也变的平静了。偶尔有人聊天,聊天的内容也变成了“在哪工作、待遇如何”
当初信誓旦旦要去一线城市的我,也看淡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家乡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
前段时间有个老同学来我这里培训,培训之余见了一面。
“兄弟,找到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他说
电商公司做“微信运营”,并且把现在的工作状态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他随即表现的惊讶表情现在还记忆犹新
“有点舒适啊,工作稳定。不像奋斗小青年,而是像提前进入了老年人的生活...”
“朝九晚五的生活有了,但是不能浪迹天涯”我笑着说
相比于我的,我这个老同学的经历是精彩的多。
我当时也询问了他的近况,有两三份工作。不让自己闲着,不能在该奋斗的时间选择安逸。
他特别有商业头脑,敢闯敢拼。在大学时借钱买了一辆车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到现在混的风生水起。前一段时间还全款买了一辆小轿车。
现在还是不停歇的一直向前奔跑
...
从小到大的学生生涯,我们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都在既定的框架下成长。有的人适合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所以成为了学校的优等生。
而一旦毕业之后,鸟出了笼子,再无约束。真正的人生刚刚开始,较量不只是在试卷上了。
2
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写到:我们年少的时候总喜欢特立独行,用无所谓的态度去对待本该认真的东西,以为这样就可以与众不同。
然而我感觉这种特立独行和与众不同是不值得被推崇,因为特立独行应该是一个人自然流露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和生活方式有关,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
很多时候我觉得现在有些人在努力解放思想,努力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这种刻意追求的个性,有些盲目。
下面我要说的这个人的经历是这样的,一个三流大学的空乘专业,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大一研究文字到现在成为咪蒙实习生的励志故事。
在学校时他自己运营着个微信公号,里面不止一次的提到独处和特立独行。在我看来,特立独行不是孤独到没朋友,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群体,做自己擅长并且喜欢做的事。
他的文章中写到:
每天拼了命的去工作
去接近自己的梦想
上课十分钟的路,为了节省时间快走五分钟
自己走的时候有很多时间在思考
再也不会感觉一个人走孤单了
顺理成章的得到了一些回报
上了报纸,上了电视
一块做的公司拿到了投资
把一件事情做到很好
...
他周围的圈子变成了明星大咖,现在比之前更努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块,慢慢实现着自己的文字梦想,在我的阅读感受中,他写的文章质量得到了一个飞跃提升。
有句话是这样说: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独处就意味着“不合群”,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朝着自己的心中的那个目标迈进。
3
最后说说我自己
用一句话概括显得非常合适:间接性踌躇满志
当情绪消极和厌烦时,想想自己喜欢的人、理想中的生活和自己的偶像,瞬间就能满血复活。
今天和同事聊天时聊到大学里的故事
我告诉他,大学里充斥着太多的可能性。在时间特别充裕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显得有优势。
大学阶段中规中矩,我的生活也没有所说的“特立独行”和“与众不同”
大学时不喜欢打游戏多余的时间就去操场跑步。因为那时心中有这样的信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大学时做了校园o2o学校的代理,2个多月的时间销售额10万元,自己也挣得了第一桶金。
大学时学校和家乡距离很远,火车和客车坐车时间不方便。和同学一起包车售座,为同学返乡回校带来了便利。
大学时经营了一个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到了这个技能。毕业后很多同学没找到工作时,用它找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在学校里这样是为了自己在以后回忆大学生活时不只是逃课、挂科、上网、看电视剧。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记忆。
毕业到现在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期待着自己更多的可能。
在朋友圈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
勉为其难的说声:八月你好
郑重其事的自白:我要努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