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除了学习之外,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在培养一技之长上花尽了心思和票子。
可是,只有几岁大的孩子好奇心强,兴趣转移得也快,今天看了社区的歌咏比赛,就想学唱歌;明天看到邻家姐姐跳了段舞,就想学舞蹈;后天听说隔壁小胖家买了钢琴,又想学弹琴。这让很多宝爸宝妈头疼不已。
那么,到底该怎么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呢?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许能给你答案。
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自己多年心理发展学研究基础上发现并提出的,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八个方面的智能:词汇智能、逻辑智能、图形智能、音乐智能、肢体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智能。
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强调,虽然孩子的兴趣是天生的,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生而不同的,这八个智能的强弱因人而异,而每一种智能是否得到后天的唤醒也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赋,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他的这种天赋就等于没有。
乍一看这个理论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长板,多才多艺、八面玲珑的人凤毛麟角,所以,家长们为了孩子考虑,毕竟孩子的精力和体力是有限的,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给孩子报上几个特长班,以免孩子顾此失彼。
可是问题来了,因为很难发现自己的孩子具备哪部分的智能,家长们也走了不少弯路。
家长为孩子报班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
误区1:根据家长的爱好做出选择
有的家长根据自己的爱好为孩子选择兴趣班,也有的家长喜欢“跟风”,看到社会上哪个科目比较热门,或者周围的孩子都在学,也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名。这些都是家长选择兴趣班常见的误区。
这种选择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因素,如果恰好不是孩子的特长,就很难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难培养出孩子对这方面的兴趣。孩子只有在擅长的领域表现才能更突出,才能获得老师和小朋友的赞赏,孩子的表现得到“正强化”,形成良好的循环。所以在选择兴趣班之前,父母要以孩子为优先,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凌驾于孩子之上。
误区2:缺什么补什么,盯着孩子的短板选择兴趣班
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淘淘是个好动的孩子,老师多次跟家长反映他专注力不足,上课做小动作,跟同学讲话,时间长了还走下座位溜达一圈。淘淘爸妈请教老师、家长,上网请教,用了很多办法也不见效,于是姥姥出了个主意:给他报个班吧,学学钢琴或围棋,培养一下孩子的定力。
这种情况在我们周围也很常见。其实,姥姥的办法并不可取,因为弾钢琴和下围棋需要专注力,而淘淘根本坐不住,不但培养不了业余爱好,反而可能伤害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误区3:爸妈各持己见,孩子无所适从
因为对孩子缺乏了解,很多父母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培养孩子。比如,家里有女儿的,妈妈想让她学钢琴、画画,理由是:女孩子嘛,就应该多才多艺,我小时候没有条件,挺遗憾的;爸爸想让她学击剑、跆拳道,理由更充分:现在的社会这么乱,女孩子有个一技之长,走上社会才放心。
父母对孩子教育意见不同,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但孩子只有一个。给孩子选择兴趣班,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很少家长能够回答清楚。
遵循专家理论,孩子兴趣培养三步走
第一步:发现孩子的天生智能,重点培养
基因的密码是神秘的,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哪方面的天分,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广泛尝试,逐步发现孩子的先天兴趣所在。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过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父母拿出大量的耐心和爱心,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通过日常对话、游戏,大致判断孩子的兴趣在哪一方面。
比如,一个孩子总是蹦蹦跳跳,爬高爬低,可能肢体智能比较发达,他有可能是下一个姚明;当孩子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他可能图形智能比较发达,正在成为画家的路上;如果孩子少言寡语,却喜欢摆弄花草和昆虫,可能他的自然智能比较发达,将来很可能成为自然科学家。
通过让孩子尝试更多的东西,给孩子更大的空间,一旦发现孩子对一件事特别专注,很轻松就能做好,并且经常乐此不疲,那么孩子的天生智能,多半就在这个领域。
第二步:让孩子处在“舒适区”学习,允许试错
舒适区在这里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处在这个区域里,会觉得舒服和放松,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就会感到别扭或者不习惯。例如,习惯了右手刷牙的人,让他用左手刷牙,他会很不舒服。
孩子的兴趣学习也是这样,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太简单也会让孩子觉得无聊,太难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和兴趣。刚开始学习时,最佳的状态是让孩子学习的内容处在舒适区的外围一点。掌握的分寸是,稍加练习就能学会,这时得到外界的适当的鼓励,孩子就会兴致满满,越学越带劲。
在一点点提高目标的过程中,还要允许孩子不断试错。体育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在专攻一项运动之前尝试过不同运动的运动员,发展会更好。因为早期的广泛尝试,能帮助运动员确定哪项运动更适合自己。跳过这个“尝试”阶段,虽然早期的竞争优势明显,但后期倦怠的可能性会更大。
所以,如果孩子一旦表现出对目前学习的特长不感兴趣,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要怕半途而废,要积极查找原因,绝不能威逼利诱孩子坚持下去。
第三步:不攀比,不急躁,静等花开
加德纳博士指出,每一种智能实际上都是虚拟的,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一种智能是独立存在的,人的各种智力是以复杂的方式协同作用的。即使是完成一些看起来最简单的活动,也需要各种智能协同作用。
而且,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比如,同样具有很高词汇智能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可能是文学家,另一个可能是文盲,但后者能生动地讲出许多故事并赢得听众的喜爱。同样,一个孩子虽然在体育方面表现不尽人意,但也不能武断地判定他肢体智能欠缺,因为他在工艺制作或棋类方面表现不俗。
总之,每一个人都以丰富的方式表现其特有的天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父母没有必要用自己孩子的弱项去与他人的强项比较,也没有必要用孩子的强项与他人的弱项比较,孩子的成长是个静等花开的过程,家长千万不要攀比和焦虑,不要问你的种子为什么一直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