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苏童先生的小说《妻妾成群》,感慨太多,随后看了张艺谋导演早些年拍摄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剧本是《妻妾成群》改编而成的。小时候,表哥的爷爷(现今已是亡人),因为看《大红灯笼高高挂》耽误了去清真寺礼拜,被儿孙们“笑话”了很久。后来,这个故事常常在茶余饭后被我们谈起,温情和思念萦绕,追思里添了几分欢愉。由此可见,当时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之后影响力是很大的,电影给予大众最直观的表达,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小说较于电影更加细腻,值得一读,总而言之,无论小说还是电影都是极具张力的,在此,向所有伟大的艺术作品致敬,向所有伟大的创作者致敬。
写这篇不敢称之为影评或者书评的日志,是因为码字长期流连于“小记”系列内容略单一,也因为受到很多有心人的关注和鼓励,努力拓宽自己的思路,写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收获一些不一样的经验。
实在不知如何衔接两段文字,只好逐一对书中和剧中人物进行并不到位的评析,所幸电影和原著小说的情节并没有很大的出入,而小说里人物的特性也随着演员们的精湛演技表现得淋漓尽致。
颂莲:颂莲是主角,也是整部小说的线索,她19岁父亲去世,受继母逼迫下嫁陈家做妾,成为50岁的陈千佐的“四太太”,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陈家历险”。新婚之时被“三太太”梅珊挑衅,偶遇婢女雁儿和表面和善的“二太太”卓云对她的诅咒,剪掉卓云的耳朵,发现梅珊和高医生的私情,和梅珊建立了微妙的友谊,直到撞见梅珊私情败露被投井那刻,恐惧和怨恨爆发,通过“装疯”这样最极端的方式把自己保护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千佐新娶进门的“五太太”,好奇张望颂莲绝望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情节,循环往复,脚步如此,所有嫁进陈家深宅中的女人不也是一种命运循环往复吗?
梅珊:我一直认为作者是偏爱梅珊这个角色的,梅珊敢闹、敢哭、敢爱,敢为所有颂莲不敢为之事,她像一股新的火苗,勇敢而又盲目地和一切桎梏作斗争。得知颂莲知晓她和高医生的私情时,虽然恐慌却一如既往。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认为,除去她自身的勇敢之外,她对颂莲还是有一些信任的,在她们不咸不淡的彼此试探中好像建立了一些微妙的友谊。电影结局时,颂莲酒后乱言导致梅珊私情暴露有些残忍了,也许体会不到导演的意图,所以自己心理上是更接受小说里的结局。
雁儿:雁儿在电影里被表现的更加鲜活。她是我认为的第三个悲剧色彩浓厚的角色,陈千佐对雁儿的行为不检点误让雁儿做了“太太梦”,以为自己被陈千佐喜欢,有朝一日,会摇身一变成为陈千佐的某任“太太”。初见颂莲时,雁儿妒火中烧,顶撞颂莲,成为两人矛盾爆发的导火索,也把自己送上了绝路。雁儿简单却不单纯,和卓云联合伤害颂莲,在勾引陈千佐这件事上也是使劲浑身解数,花儿一样的年纪,却过早投身于勾心斗角的洪流,殒身于一个悲剧的时代。
陈千佐:这个男人,是核心,是万恶之源。从不遏制贪念,用不停纳妾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征服欲,他是封建社会践踏女性尊严的代表人物。他行为不检点,给了雁儿渺茫的希望,他宠爱梅珊,发现梅珊私情后却残忍将其投井,女大学生颂莲也不过是随时可以灭口的弃妇,也许陈千佐才是最悲情的人物,作为封建社会的缩影,早已被所有读者打入“地狱”了。
大红灯笼:不得不说电影里的“大红灯笼”,小说里面没有写过红灯笼,但是“大红灯笼”确是整部电影的关键。“陈老爷去哪院就寝,哪院就点灯”的陈府规矩、雁儿私自在房里点起的红灯笼、颂莲假怀孕后院子里亮起的长明灯、假孕败露后被黑灯套封起来的灯笼。每一个灯笼是对女性的极度蔑视,是陈家的错误,也是时代的错误,对所有陈家女人而言,一生只有两个时候:老爷高兴的时候和老爷不高兴的时候,至高无上的陈千佐,站在陈家食物链的最顶端,用贪婪、自负和残忍,终结了一条又一条生命,扼杀了一个又一个灵魂。
颂莲“变疯”,是最安慰人心的结局,与其清醒枯朽,不如痴傻苟活,保有一点理想化,才能在漫长生命里保住温热的心。
心被这些人牵着不能平静,敲下这些字的时候,我已经感到作为一个独立、平等的女性的幸福,愿思想不僵化,灵魂不呆板,脚步和眼光所及之处尽是繁花似锦。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