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他一直不肯见我。
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他出来时,我是犹豫的。他不是我的敌人,是我的恩人。
在这个世界上,不惜一切救人于危难的人太少了。那些曾经跟随我的重臣要么陆陆续续各奔出路,要么图的是我能东山再起,权倾一时讨要护主有攻的封赏。
而他是个另类。
我父王专宠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不惜设计陷害已立太子也是我的兄长申生,我的兄长自杀后,作为晋公子,为逃避骊姬的再度迫害我必须四处流亡,像他这样的随臣还是有好些个愿意一路跟随护卫。
因为身边有他们,我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才能一直得以维系,我心中夺回王位的雄心壮志,宏图大略快要跌低飘散时,总是他们的劝慰和激励令我一次次燃起希望。
他在这方面和他们一样,总是紧跟左右,不离不弃,但他从不谄媚。
我至今记得,他有一双坚毅而明亮的眼睛。
就算在最危机困苦时也不曾黯然。那条流亡的道路上,他表面上是追随于我,可我感觉他是在追随他心中的信念,一种不会动摇的信念。
02
如今我已是国君,十九年了,流亡历程中的艰难困苦好些都有些模糊了。我在流亡途中流过很多泪,最伤心的一次是为自己更是为他流的。
我记得那天,我们一行人行至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天色渐晚,晚霞把天际染得像血,我的心也在滴血,因为我又累又饿,穷途末路的挫败感让我再也无力站起来,我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被路途的劳顿折磨得很虚弱,而我内心虚弱更甚,一路流亡的屈辱令我有了放弃的念头。
他是如何避开众人做到的我不知道,当他端着那碗冒着热气的肉汤来到我身边时,我连眼睛都不想睁开,我说,都下去吧!他没有下去,只说了句,主公,把汤喝了我就下去。
后来,喝了汤的我渐渐恢复了精神,我们又重新上路,路上我发现他走起路来有些蹒跚,脸色也不好,我问了左右,他们告诉我是他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逼我喝下的,当时的我除了泪流满面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03
绵山很美,像绵山这样如此多娇的江山如今已是我晋文公的天下,我立志不负江山不负百姓,唯独负了他。
我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我流亡的功臣,我在一片歌舞升平的熙攘中唯独忘了他,大概是他太过沉默,亦或是重返贵胄荣华的我潜意识中不愿正视自己曾经的落魄和低贱,我并没有第一时间想起他,当我想起他时,他早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我听说很多人为他鸣不平,劝他面见我直接讨赏,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鄙视争功讨赏。这就是他的气节和信念,和他相比,已是国君的我甚至谈不上君子所为。
我羞愧莫及,如果我错过了如此有气节风骨的忠臣,我还有何颜面谈什么不负天下?
我要亲自带众人来绵山迎请他,我更想见他。
可他还是不肯见我,我以为点一把火逼他他就会出来,可是火势延绵了整座绵山,还是不见他的踪影。
直到火熄灭,他被人发现在一棵老柳树下,他背着他的老母亲早已气绝。
当年是他逼我生,如今是我逼他死。是我逼死了他!
我望着他的遗体恸哭,决定就地安葬他,移动他时,他的背脊堵着柳树的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我令人查看,原来是他的衣襟,上面有血诗一首:“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是他又一次舍身逼我,当初逼我活下去的是他,现在逼我铭记做明君的还是他,这样的忠诚令我一生不敢遗忘他的名字。
他叫介子推。
为了纪念他,我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我会每年来祭拜他,并把发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03
后来我死了,你们后人会把我和介子推的故事当成清明节的由来,其实清明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大地回春,正是春耕春种,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只是因为清明和寒食节的日子比较接近,而我曾下令寒食节要禁火扫墓,渐渐的后世后代就把它们合二为一,我觉得这样挺好,你们后人能一直在清明知道祭祖先祖,和我对他的感恩之心同出一辙,知道反省感恩是你们后代应取的行为,不过,一定要专注活人,对活着的对你有恩的父母,老师,友人及时回报,不要像我对他,想回报时为时已晚。一个充满感恩和反省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清明在心,感恩在心,不在形式,你们上山扫墓祭祀时,那些烧香烧纸的形式,能省还是省了吧,引火烧山的伤痛我累世累劫都记得,更何况那些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