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嫂的父亲(以下简称彭叔叔)前天因喉癌医治无效去世了,明天下葬,享年六十岁。去世的时候是凌晨一点,只有二嫂的母亲(以下简称陈阿姨)守在身边。据说疼痛难耐,临走时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为逝者伤痛之时,又想起他生前的一些林林总总。
半个月前,我带着儿子在二嫂家住了几天,那时候彭叔叔还能跟我们聊上几句,逗逗孩子。
彭叔叔是去年检查出喉癌的,期间一直吃药化疗。
一天晚上,彭叔叔从屋外回来说自己的嗓子疼得很厉害,一天吃了四粒药都不见好转,而医生交代一天的剂量是一粒,如果疼得很厉害就吃两粒。
可见,此时彭叔叔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说话的时候嗓子都沙哑得厉害,有时候甚至听不清他说什么。
“医生都只叫你吃一颗,你却吃三四颗,你是吃成依赖性了。”坐在我旁边的陈阿姨大声地用责怪的眼神和语气对彭叔叔说。
“实在是太疼了,受不了。”彭叔叔反驳道。
“你就是吃上瘾,变成依赖性了。”陈阿姨说,然后就是一阵数落“一天吃三四颗药,一个月光药费就要两三千,还要时不时去化疗什么的,一个月四五千才够你花销。”
“它要疼,我有什么办法,不如吃颗药死了算了。”彭叔叔沮丧地说。
“你看你平时也不出去走走逛逛,分散一下注意力,就一天呆在家里,没病都闷出病来了。”陈阿姨接着数落。
听完这一阵数落,我心里特别同情彭叔叔,自己病得很厉害的时候,却得不到家人的安慰和关心,反而遭到一顿劈头盖脸的数落。而相处中,我也发现陈阿姨也并不是那种特别狠心的人,相反我觉得她挺和善的。
平时跟我们说起彭叔叔的时候总是一副恨得咬牙切齿的样子。还总是用“酒疯子”来称呼。
这让我很纳闷?
之后,从与二嫂的沟通交流中得出了一些原委。
彭叔叔和陈阿姨同为地质队的退休职工,夫妻二人靠领共一万左右的退休工资在四线小城市生活,育有一女(即我的二嫂)。
彭叔叔以前嗜酒如命,喝完酒之后也疯疯癫癫,乱扔东西,骂骂咧咧,家里大小事务都由陈阿姨一人打理。上了年纪之后,因喝酒上医院是家常便饭,一进医院就会住上十天半个月,酒喝多了,慢慢地,大脑也开始变得混沌起来,这也正好印证了陈阿姨口中“酒疯子”的称呼。
多次劝诫无果,陈阿姨也无奈了,慢慢地也就抱着任之随之的心态了,关心甚少也就是自然的事儿了。
跟着“酒疯子”过的日子有多痛苦,也许只有陈阿姨自己心理清楚,但从她对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有多痛心疾首。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通俗一点说,前半辈子你没有给我好日子过,后半辈子你也就别指望我对你有多体贴关心了。这里完全没有贬损逝者的意思,完全是感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换个角度,如果彭叔叔前半辈子不酗酒,和陈阿姨一起和睦地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务,那么,在彭叔叔病重的时候,陈阿姨会是那种不仅不关心安慰反而是责备的无情态度吗?我想应该不会是这样的。
2
我的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故事正好和彭叔叔和陈阿姨的故事相反。
我的父亲,生于一个旧时的地主家庭,在父亲一岁多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因被“斗地主”去世了。随后,父亲就随四奶奶(爷爷的第四个老婆)一起生活。
三十岁的时候,自由恋爱,结识了同村比他小九岁的姑娘,即我的母亲。
兴许因为从小就成孤儿的缘故,父亲对母亲和我们三兄妹特别好。
听母亲说,父亲年轻的时候对母亲特别好。
刚结婚的时候,母亲才22岁,很多家务活都不会,很多都是父亲手把手教授,或者在他的鼓励下自学的。
那时候母亲不会做豆腐,而父亲总是鼓励她说,放开手脚做,大不了做坏了给猪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或者更多次。在父亲一次次的鼓励和信任下,母亲现在已经完全是个合格的农村妇女了,做豆腐、酿甜酒、做酸菜、擀面条、做女红等农村妇女应该具有的这些能力对于母亲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了。
农村的活计多,但父亲总是一个人包揽,舍不得让母亲干重体力活,尤其是生了我们三兄妹以后,父亲总是让母亲呆在家里带孩子,一来让孩子不出去风吹日晒的,二来也减轻母亲的劳动负担。
父亲除了特别生气的一次用小棍子敲了一下母亲,从没有跟母亲动过手。虽然两人经常也会发生口角,但是每次吵架都不会超过一天就和好,我记得每次都是父亲主动何解。
家里的大小事务,父亲总是和母亲商量,尽管有些事情上,父亲觉得母亲思想狭隘,不采取母亲的做法,但是父亲总会以一个成熟男人的口吻来劝导母亲。
在父亲眼里,母亲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女人,用他的话说母亲就像个小孩,永远也长不大,像个“懵头雀”。
说起这些事儿的时候,我看得出母亲眼神里透着少女般的羞涩,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父亲已年近七十,身体也逐渐衰弱,做重体力活已经很困难了。但是为了减轻我们兄妹三人的负担,总是还在田间地头劳作。
每次施肥或者收割的时候,看到父亲努力的样子,母亲总是劝他说,每次少背一点,多跑几次。(老家地处云南偏僻地区,由于山势陡峭,不能机械化务农,完全靠人力爬坡上坎。)
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母亲总是劝父亲多吃点,说他太瘦了,要多补充营养。
每次父亲病了,母亲总是很慌张,催着他赶快去看医生。
每次为小事争吵的时候,母亲总是甘拜下风。我问母亲以前总是她占上风,为什么现在变了。母亲的一句话点进了我的心窝里,母亲说,父亲现在老了,我比他年轻,要让着他一点,让他舒舒坦坦地过完后半生。
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相濡以沫吧。以前你对我好,关心照顾我,我都懂得,当你病了或者老了,换我来关心照顾你。
3
经常带儿子到河边散步,总会看到一对约摸六七十岁的老两口。
大妈腿脚不便,嘴角歪斜,推测应该是得过重风。
大爷总是拎着包,在大妈左右。大妈会去健身器材上锻炼一会儿,出汗了,大爷总是会给她把纸巾递过去,累了,总是会劝她休息一会儿,喝点水。有时候,大爷会拉着大妈慢慢地走一走。
尽管河边有好多同龄人在打牌吆喝,或者钓鱼,但是大爷眼光总是不离大妈,生怕大妈出点什么事或者有什么需要的样子。看得出来,大爷是特意陪大妈来溜达散步的。
作为陌生人,对于他们的故事,我不便了解。也不知道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经历,但是,时刻相守的不离不弃让人感动。
想想,现在有多少年轻夫妻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深仇大恨般地各奔东西。
如果彼此间多一点宽容和理解,相互扶持,互相照顾,一家人和和睦睦,等自己病了或者老了的时候,对方自然也就会照顾你,关心你,待你如初,不离不弃,让你老有所依。
一句话共勉:前半生你对我鹣鲽情深,后半生我对你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