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和孩子拿着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不再随意乱看,而是跟着故事内容去看对应画面的时候,他就从“图片期”进入了“故事期”。
“故事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之前我们在“图片期”讲的指物命名、丰富形容、拓展内容,要继续练习,根据孩子的能力,慢慢增加叙述句子的长度和完整度。
同时,可以增加更多的口语讨论了,敲黑板:这是“故事期”的重点。
口语讨论有3个要点:
1、确认理解
孩子和成人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经验。所以,一些有可能有歧义的词句,就要和孩子确认。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说真的有三千尺吗?不是的,是用夸张的方式形容长度。
“树叶在风中轻轻地唱着歌”,也不是真的唱歌,是用拟人的方式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等。
要注意的是,家长不需要把生词、书面用语转换成简单的口语,只需要给孩子讲解意思就可以了。
2、预测、回想
预测、回想是锻炼孩子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好办法。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线索,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比如:“乌鸦听到狐狸变着法儿夸奖它,它有没有骄傲呀?会不会听狐狸的,开口唱歌呢?”“狐狸给狮子送了那么多糖,它吃得那么开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引导预测的3个万能句式:
1、“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2、“如果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呢?”
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记得切换角色和角度,才能锻炼孩子思考的高度和广度。当然,父母也可以适当的分享,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回想则是在故事讲完后,可以引导孩子:“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呀?”“有哪些角色、哪些地方、哪些情节?”
孩子的回想刚开始都是点状的,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慢慢的就会开始成为线状的,以人物为中心、以地点为中心,以事件为中心,有了时间线和空间线的概念。
想清楚,才能说清楚,思考能力和整理内容、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同步发展的。
3、深入讨论。
故事不是都讲完了吗?还有什么好延伸的?
“你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它?讨厌哪个角色?又为什么讨厌他?哪里让你觉得有趣?”——这是人物延伸。
“这个情节转折合理吗?为什么?这个时间,这个地方会发生这样的事吗?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这是时空的延伸。
“你见过这样的人吗?见过这样的事吗?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这是生活经验的延伸。
“这个故事的结局你满意吗?如果是你来写,你要写成什么结局?这些人物呢?”——这是故事的延伸。
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评价、感受,但是切记主角是孩子,而不是你,不要把自己的分享变成长篇大论,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指导甚至教训。
搞成这样,美好的亲子阅读就变了味了,那就别怪孩子不喜欢,这好好的听故事变成被教训,谁也受不了。
适可而止。
你的孩子现在在哪个时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