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地方,有大片大片的丘陵地,有没日没夜的江南烟雨,在如诗如画的季节里我开始了童年的读书生活。
童年的家庭生活很拮据,藏书更无从谈起。课本中很少的几篇故事,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蚊子和狮子》等,我总是看了又看,做梦都想有一本《安徒生童话集》或者《格林童话》。童年的生活里不仅仅没有得到童话书,而且也远没有童话般的美好。在我十七岁那年,我没能继续读书,尽管我的语文老师带着我出色的成绩单到我的家里去尽力劝留,我还是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恐惧与向往走向异乡。
谋生活的日子自然没有那么美好,工作也极其辛苦,但却也有了并不多的工资收入。在同伴诧异的目光中,我近乎奢侈地买来了一大堆书籍。三毛的执着,琼瑶的深情,张爱玲的敏感……我就着集体宿舍床头昏暗的灯光,在同伴的酣眠声中,我贪婪地阅读着。在无数个疲惫而孤独的夜里,我就这样走进了一本本书的世界,一个只属于我的世界。
书越读越多,自然对人对生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已淡然于别人的评说,不再纠结于自己的得失,坦然地面对生活。正如俄国作家鲁巴金所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这些年从最底层的打工者,到高级管理者,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小事业。事业不大,但已可以应付生活。生活貌似光鲜的背后,其间艰辛,只有自己明白。生活也在悄悄改变着,喝茶、旅游、出差塞满了我的日历。只是,这些年不管生活怎么改变,但有一个习惯却始终坚持着,不管是书店、机场还是展销会上,见到心仪的书总是毫不犹豫买下来。《我们三》、《她的城》、《飘》……家里、办公室书架上的书堆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安静”。日子便在不知不觉中一个个逝去,零落如花。
一个偶然,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看到了那本童年时候梦寐以求的《安徒生童话》,我欣喜地买下来,回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读来却已索然无味了,我已失去了阅读童话的岁月,便平添了许多感慨。
我才知道,每本书应该都有它的最佳阅读年龄,一旦错过,就再难拥有。幡然醒悟间,我拿起书架上的《白说》、《美的历程》、《那么慢,那么美》……细致地扫去那尘封已久的灰尘。
每当夜幕悄悄降临时,窗外虫声唧唧,柔和的灯光下,我又能专注于书中的世界了,一个只属于我的世界!儿子用稚嫩的童声,断断续续地读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淡淡的书香缓缓地飘荡在 “家”中,我便释然,有些感动,不为别的,只为拥有这样的精神家园。这一刻,霓红的诱惑,世俗的喧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都距我那么遥远。疲惫一天的我往往手掩书卷,渐渐地进入梦乡,一任月光在窗外静静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