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才,我们总是怀着仰望的姿势。天才的成功是上天注定的,他们拥有得天独到的天赋和才能。而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天资一般,哪怕努力一百年也不会有相同的成绩。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然而,读过了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你可能会对天才有不一样的认识。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精深练习×1万小时=世界级专家
开门见山,《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美国作者丹尼尔·科伊尔所著,主要记录和论述了心理学专家埃里克森和西蒙所提出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即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的练习。
围绕这个理论,作者总结了一个天才养成公式:精深练习×1万小时=世界级专家。即一个人想要在某个领域获得优异的成就成为专家,就必须经历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才能成功。
跟我们以往对天才的认知大不相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给了我们一个震撼的研究结论:只要遵循精深练习和一万小时的原则,任何平庸的人都可以成为世人眼中的天才。
在精深练习和一万小时为什么能成就天才的理由中,作者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物:髓鞘质。髓鞘质是什么?据文中解释,髓鞘质是一种电缆状的神经绝缘体,与技能的形成息息相关。
一个五音不全的小女孩刚开始学习拉小提琴,拉得特别难听。老师指出她的错误后,她开始纠正手法。当她持之以恒地练习、纠正、练习,手法也越来越娴熟,这时候大家发现她居然也能流畅地弹完一首曲子了。
当我们针对某一技能做特定训练时,身体中的髓鞘质会裹上绝缘体来帮助我们操作和识别技能动作,当持之以恒联系后,髓鞘质就会变得越厚,绝缘性越强,动作和思维就越精确和敏捷,这时我们的技能就掌握得非常牢固了。可以说,我们练习技能的时候,身体里的髓鞘质在默默帮我们记住了这个动作。
因此,为了让我们形成技能的髓鞘质变得越来越厚,需要精深练习和持续练习。精深练习是为了确保动作的正确性,只有做对了动作才对技能提高有帮助;而一万小时则是为了保证动作的持久性,只有日复一日一遍遍地给髓鞘质裹上回路,技能形成的回路才会越来越通畅,掌握技能也会越来越熟练。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三大要素:精深练习、激情、伯乐
极少数人能真正坚持某一个既定目标奋斗一万小时之久,这是因为除了精深练习之外,天才理论还包含其他的关键要素,就是激情和伯乐。
达尔文说过“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即使每一次练习都非常认真投入,每天练习五个小时也要五年多才可以达到要求。这时如果不能保持对目标的热爱和激情,是无法坚持下去。
伯乐是天才养成的重要因素。对于伯乐,作者的观点跟我们中国唐代的韩愈有一样看法。韩愈在《马说》中感慨世上不是因为没有千里马,而是因为缺少能识辨千里马的伯乐。作者也认为天才的成功需要接受有眼光有能力的教练的训练。
天才虽然天资聪颖,可是单纯靠他们自学,是很难高效实现一万小时的有效精深练习的,于是很多天才的成长过程中要么拥有聪智的父母要么遇到了厉害的教练,对他们人生方向有正确的指导或者激励,这才成就了他们。
时刻问问自己“我是谁?”,是激情燃烧的火炬。
时刻告诉他们“你会成为谁”,则是一个好教练的任务了。
土豆姑娘的读书小记
读完了全书,这里我也记下了一些有趣的观点和启发,分享给大家看看。
这本书虽是研究性的书籍,但是作者论述的原理和引用的例子都非常通俗易懂,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理论和物质也给出了比喻性讲解和图示,读起来既不生硬也不会很枯燥,很适合平时不擅长阅读知识性书籍的人。
同时,一万小时成为天才的理论听起来虽是遥不可及,但将之分解为无数小目标和奋斗期,还是有望可以成功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种灿烂的希望:只要努力和找对方向,做好一件事情是不难的。
比如我要学画画,如果一万小时的练习可以让我成为画家,那一千小时的练习已经可以让我成为一个有基本画工的人了。运用好这个理论,对于技能养成和爱好培养会有所裨益的。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真的值得一看,附上我的思维导图给大家作参考。
写在最后
全书读完了,在结尾处发现一句挺有趣的话便记录了下来,图片可能看不清楚,句子是这样的:
髓鞘质就像是10.髓鞘质就像是悬崖上的石片层或大树的年轮,每一层是过去经历的一种独特回忆。
当时是早上七点,静静读完这句话时,突然读出了一种浪漫的味道,这感觉非常奇妙。
END
文/小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