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有一句话:「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
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
相反,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
为啥呢?因为长得慢的人更有自己的主意。家里有条件就别拔苗助长,长得慢的才是稀缺的,长得慢的一个难点在于寂寞,没人关注。
万Sir解释说:如果一个人的本性是高贵的,他初入社会的时候就必然会跟大多数人的平庸发生冲突。他看到有的领导骄横不可一世,对人颐指气使,而旁边的人居然一个个低眉顺眼,连人格都不要了,一定会感到很惊诧:我以为小说里才有,原来竟然真有这样的人!这还有天理吗?
每个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学一点人情世故,这样合作交接才能顺畅。但是我们不能只学人情世故,你还要学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等,这些训练素材不能一起安排,得有所取舍。
如果一个年轻人很早就学会了洞察人事、谙于世故,那就说明首先他没有好好学别的,再者,更可怕的是,也许人情世故就是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技能,他生存的环境要求他必须先掌握这些。这属于早熟 —— 过早地被向生活低头。这就意味着这个人将来成就的下限固然不会很低 —— 他肯定能在社会上吃得开 —— 但是上限一定不高。
因为人情世故只能让你走那么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惹人讨厌,任何时候都能在一秒钟内判断出屋子里谁的地位最高并且给予相关的尊敬待遇,这不就是个秘书吗?你自己能有多大主意?我看有些人把喝个酒谁坐哪里都当成学问吹嘘,引以为荣,你说这种人能有多大出息?
训练年轻人要想上限高,就不能只被周围的人训练,更要被远方的人、历史上的人、被艺术、被书本里抽象的概念训练。这样的人刚走上社会的时候一定会很笨拙,看似谋生技能差,未必知道先给哪位领导敬酒,但是人家立意高,有大局观,将来可能有大成就。
简单说就是如果你有个女儿,你希望让她从小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知书达理,当个大家闺秀 —— 而不是整天跟人学习买菜怎么不被骗。
我还是喜欢和纯粹的人在一块。很讨厌别人跟我说话带套路,有时候不一定能第一时间识别,但是等一段时间我想明白了就再见了我今天就要去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