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乐在相知心,魏蜀吴三国起事时多多少少都是有兄弟相助的。孙坚是有妻子的族人相助,刘备是关羽、张飞相随,曹操这边有夏侯氏与曹氏兄弟,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夏侯惇 dūn,字元让。
儒将风范
夏侯惇确实性情刚烈,14岁的时候还在读书阶段,有人侮辱他的老师,直接被他杀了,也说明老师在他心中是不容侵犯的。夏侯惇不仅自己读书,还把这习惯带进了军队中,特地找来客座讲师讨教学问,“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
夏侯惇好好的一个名字,却被《三国演义》中拔矢啖睛的故事给渲染了,明明是敦厚的名字,却被过多得理解为凶悍,忽略了他儒雅的一面。夏侯惇并不是个纯粹的武将,他的内政也做得有声有色。
那年大旱,蝗虫四起,是夏侯惇亲自带着人建陂塘,这可是项技术活,要结合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等因素,蓄好了水,这才让百姓能过得下去。也就是因为这段记载,夏侯惇背上了一个“屯田将军”的称谓。
常败将军
刘备半生颠沛流离,没事就打个败仗,夏侯惇比他也不遑多让。吕布作乱兖州,夏侯惇听说后立刻带着轻兵前往,逼退了吕布,至少为曹操争取了喘息的机会,但随后夏侯惇就中了诈降计,被人家给劫持了。
堂堂一个将军居然被当作肉票,更惨的是绑匪索要财物,夏侯惇的部将韩浩还不肯出钱,义正言辞的说着法律有规定,也不顾夏侯惇还在敌人手里,就派兵进攻,这阵势吓得绑匪直接磕头了,夏侯惇也因此得救,而且还没追究韩浩的做法。
曹操回来帮夏侯惇找场子,过去打吕布,结果夏侯惇左眼中箭,又多了个“盲夏侯”的称号,夏侯惇也很难受,一照见镜子就砸镜子。
夏侯惇和吕布绝对是冤家路窄,吕布围攻刘备时,曹操派夏侯惇去营救刘备,结果半路被高顺击败了,“ 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
后来夏侯惇和李典一起去打刘备,不听李典的好意提醒,坚定地要追击刘备,结果中了埋伏还是李典把他救出来的,也是这一次成全了刘备“火烧博望坡”的名声。
不过这也不能掩去夏侯惇的能力,兖州叛乱时他一马当先,夜连斩数十人,“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官渡之战发生在河南,而夏侯惇正好担任河南尹,夏侯惇正好担任河南尹,夏侯惇正好担任河南尹,处于这么重要的位置,这么关键的战役,本传却对此毫无记载。
曹操最信任的将军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很特别,夏侯家族本身就在曹操身上下了重注。
多少年夏侯惇都和曹操共患难,曹操被徐荣打散了家底后,他们一起去扬州征兵,招了四千人,结果士兵叛变,连曹操都持剑砍了几十人,夏侯惇在他左右也没少砍,这才携手杀出重围,有过和老大一起挨刀的经历,后边谁还会在乎收的那几个保护费。
夏侯惇一直为曹操坐镇一方,曹操去打徐州,是夏侯惇留守他唯一的领土,兖州一发生叛乱,夏侯惇毫不犹豫地带着轻兵出战,差点把自己交代进去,这种行为又有哪个老大不欣赏。
夏侯惇和曹操关系好到可以坐一辆车出行,而夏侯惇也是唯一一个可以不打报告,直接进曹操卧室的人,想想曹操梦中杀人的癖好,就知道夏侯惇在曹操那待遇有多好了,“诸将莫得比也”。
夏侯惇和曹操早期其实不算君臣关系,其他将领都领了属于魏国的官职时,只有夏侯惇还是属于汉臣,这也是种区别对待,但是夏侯惇却嚷嚷着不当汉臣。曹操表示你做个友臣就够了,当魏臣实在是委屈你了,“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这不就是对夏侯惇说你脑子被驴踢了啊,我们哥俩这关系你做个友臣就够了,结果拗不过夏侯惇封了他前将军。
到了曹丕这也很看重夏侯惇,一上位就封夏侯惇为大将军,这可是东汉最后一任大将军,因为曹丕下半年就篡汉了,这还是没有加任何前缀的大将军,这也让夏侯惇位极人臣。一直到晋朝都还记得夏侯惇好,“惇,魏之元功”。
夏侯惇的谥号“忠侯”,“忠”这个字还用过多解释吗,有时候领导用人不是看你能力有多强,忠心耿耿就够了。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对曹操来说,请给夏侯惇一票。。
看官感兴趣的话,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