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没有在家过年了。结婚最初的这几年,都是在先生家。今年因为他假期短,孩子小,我们选择了去我的娘家过年。虽然在回来之前,妈妈给我带宝宝时,已经在闲暇的聊天中多多少少了解过家乡相邻的一些动态,但在家的日子,尤其时七天假结束,大家都返城工作或去给子女带孩子后,那种安静才让人感觉如此真切。
我的家乡在安徽的一个小村庄。庄子不大,十户人家,围着一个池塘,形成了开口朝西边的马蹄形状。我们都是一个姓,往上数几代的话,应该是同一个祖宗。跟其他村庄有些不同的是,这十户人家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同龄人。所以,上学时,大家都是浩浩荡荡地一起走。当然,父母间比拼孩子成绩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那时候,孩子是单纯的,即使心里暗暗较劲,聚到一起时,大家还是无忧无虑、没心没肺地打闹嬉笑地。
后来,上高中了,开始住校了。因为离得远,课业重,加上青春期,见面的机会少了,再见面时也没有以前那样大方坦荡了。彼此的动态也只是从各自父母的口中知晓一二了。
长大后,时间就走得快了。大学,工作,结婚,生子。我们都选择了留在城市,也就意味着让父母离开这块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回家这近十天的时间里,除了大年三十和初一两天,轰隆的鞭炮声和来往的人影,让我恍惚回到小时候。大年初二各家开始去亲戚家拜年后,人就越来越少。以致到了初五,隔壁大伯家就已经全部回城了,另一个伯伯家的孙子们也都走了,留下两对老人在家。母亲闲聊时告诉我,这家要去打工了,那个伯伯家要去儿子那里了。我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到正月底,这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可能住了不到十个人了,且都是老人了。
以前放假回家,我总会找时间去田地里走走,踩踩田埂上的花花草草,站在池塘的埂上,看看一路而下的梯田,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儿时父母乡邻在烈日下、在余晖里共同劳作的场景,还有大声聊天调侃的乡音。而今,田地被承包了,曾经走过的田埂旁,也没有父母乡亲们充分利用土地种出的一小排青豆、蚕豆、萝卜了。那同样饱满的金黄颗粒已经没有了当初丰收时的喜悦了。
这几天傍晚时,我喜欢抱着孩子站在门前的池塘旁,看那平静的水面被两只鹧鸪划出片片波纹,就像我的家乡,现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