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瞥了一眼手机,重度雾霾。
旋即下床,看了看窗外。不清晰的景致,与我初来北京时对北京的感觉一样,目之所及,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感觉。
想起,昨天刷朋友圈,看到学妹的一条状态“要是有人研究‘雾霾对于就业意向的影响’,该会是个很好的课题”。谁说又不是呢,北京糟糕的环境,逼着很多人逃离了北京。
1.
我大三的时候,选过我导师高启杰教授的《福利经济学》,当时的结课论文写的就是“为什么要来北京生活”。
北京这个城市,房价高的吓人,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重度雾霾,每年的10月中下旬就开始要裹上棉大衣进入漫长的冬季,早晚高峰不管三环、四环还是五环都是一路飙红,为了去趟医院排队挂号得凌晨4点就候着,为了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得变卖掉150平米的大房子只为在海淀中心区域挤占40平米400万的天价学区房。
无论从气候、环境,还是生活便捷程度来看,北京都并非是一个优质的盘踞地。但是,每年依然有无数人蜂拥而至来到北京。
我记得当时的论文,用的是补偿理论进行的分析。个体的经济理性,会让他们在做选择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从福利经济学的视野来看,个体追求的是幸福感的最大化。对于选择在北京生活的人来说,北京这座城市所集聚的大小企业、优质人才、讲座商演,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展机遇、人脉层次对于个人幸福感的提升,补偿了气候环境、生活品质对于幸福感的拉低。
而即使在北京生活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依然有数以万计的人涌入北京,也能看出北京这座城市对于很多个体而言,在发展机遇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我记得我真正深切感觉到在北京上学的优越感起始于找工作的那段时间。当时每天的行程都很满,从各大公司的宣讲会,到各个省份机关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会。在穿梭途中,我不只一次遇见那些为了赶场次而坐连夜火车来北京的学生,在为他们的奔波心疼捏汗,也暗自庆幸北京生活的便捷。
2.
当时暗自庆幸的仅仅是北京上学的便捷,对于要在北京这个城市工作,我并没有太多期待。
我始终记得11月的某天,我跟师姐在海淀新中关逛街。8点的时候,我们走出商场门。路上已然没有行人,因为重度污染的原因,夜色是很浓稠的,路灯是很昏黄的。凌冽的风一吹,我们都不由裹紧了大衣。我们用滴滴叫了半个小时的车,都没有接应,只好沿着马路一直走到四环路。
一路上,我和师姐都在扛着风艰难地挪步,小脸和小手都冻得僵硬。我跟师姐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在北京工作的。以后一个人要是加班晚了,又冷又饿的,还要独自在苍茫的大街上等车,该是多么凄惨与心酸。
我还记得我有一次坐438回学校,路上忙着玩手机一不小心坐过了站。那会儿已经快6点了,天色渐暗,我茫然地下了车,然后茫然地在路上迷失了方向。沿着马路一路延伸,能看到隐匿的野山,而马路的两侧一面是空无人住的别墅群,一侧是一块牌坊犹如古代无人居住的衙门。对于未曾到过而且空旷无人的境地,我是恐惧的。我也忘了我是拖着怎样的步子找到了正确的路,回到了学校。回去之后,我跟闺蜜描述我当时的心境,说我以后是不大可能在北京工作生活的。
3.
当时一心想回南方工作的我,就业地首选是深圳和上海,再次是广州和杭州。对于我想从事的互联网行业而言,深圳或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所幸,那会儿我真的有了一个去深圳工作的机会。
到深圳的第一天晚上,最吸引我注意的是车站广告牌上的几个大字,“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初入一个陌生的城市,在夜色微凉的街头,看到这几个字,有一种莫名的温暖。
那会儿正好是12月,我裹着大棉衣提着拉杆箱刚出车站,就被此起彼伏的热浪席卷着。12月的北京,到了晚上7点,路上便没什么行人,而12月的深圳,到了晚上7点,仿佛精彩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华灯初上,夜色璀璨,送迎着加班到深夜晚归的人儿。
每天早上,你站在路口等红绿灯,绿灯刚亮,一群穿着白衬衣打着领结扎着黑西裤的精英男,一群穿着各式花裙活力四射的靓女,还有一群穿着随意睡眼惺忪的黑框男,大步流星的同时在你身边划过。满眼尽是年轻鲜活的人儿,一大早,就仿佛被一剂鸡血击中。而这种景象,在北京是很难见到的。
这都是我对深圳的初印象,年轻、活力、充满希望、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激昂着斗志。我对深圳的印象那会儿是极好的,这是一个能满足一颗年轻的跳动的心的地方。
对于我而言,深圳与北京最大的不同在于,深圳这种面积不大,建筑紧密的城市会让我有亲切感。大概南方的城市,大多有很强的相似性。道路虽然并非横平竖直,但是行道树成荫,街边小商铺热闹非凡,隐藏在高楼大厦背后的市井巷弄,不会让你感觉到只有钢筋混泥土的陌生与疏离。
总之,深圳的一切对我来讲都是极好的,我甚至没有挑剔的理由。
4.
可是渐渐地,在深圳生活的不适开始涌现了。这其中最大的不适在于,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
那些跟我朝夕相处的同事是我在深圳唯一的亲人和朋友,可我依然有很多情绪和烦恼无处诉说。我不能像以前在北京那样,周末就去蹭讲座和展览,认识新鲜的朋友,也不能不开心了就随时招呼人出来喝酒聊天,也不能没带房门钥匙而找好友借宿。
而这些安全感和新鲜感,是深圳无法给予我的。
以前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毕业之后,会回家,留在上学所在的城市,活着选择留在一个熟悉的地方工作,我也一直觉得一个人得学着守得住孤独。而我也没想到一直以能耐得住孤独自居的我,依然会被孤独击败。
这段时间,我跟人争论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一个人究竟能不能不依靠感情而活着。这种感情不光是爱情,还包括亲情和友情。没有感情的牵绊,一个人会有更多时间和理智去思考该走的路,但是也会有更多的无助。
一个人不是会走的更快么?
但是,有人陪着会走的更远呀。
5、
自打我从学校搬出,在海淀的西北边界找了一个小间,我的北漂生活就正式拉开序幕了。
我住的地方往深处走,是一片广袤的杂草堆,再往深处走,就到了山脚下。
没想到,我那次坐438过站的地方,隐藏在别墅群后面的那块区域,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而我现在住的地方正是438的终点站附近。
我现在住在我当时所恐惧的陌生环境中,自在而惬意。当你尝试接近让你恐惧的东西,你会发现一切也不过如此。
昨天跟家里人聊天,聊到之后的计划和打算。北京居高不就的房价与糟糕恶劣的环境,让这个城市没法成为一个久居之地,我在北京这样一年一年的晃过去,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只是北京这个城市,待得越久,越舍不得离去。北京那种深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隐藏在种种细节中的好,很难名状,却很难割舍。大概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爱这里的人儿,我舍不得这片土地带给我的熟悉感与安全感。
你会喜欢一个地方,重要的不是这个地方本身,而是这个地方的灵魂和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