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是Facebook团队开发的一个用来构建用户界面的js库(library),借助于这个库,我们可以用组件的方式来构建页面,并且通过维护数据的方式来更新视图,而不需要手动去完成一系列获取dom操作dom的繁琐工作。
本文我将通过演示如何开发一个 简易版的react 的方式,一步步讲解react的工作原理,加深大家对 react 的理解,同时也会在过程当中对那些常见的专有名词逐一地解释,扫清障碍,从而达到愉快玩耍的目的。
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将掌握以下名词:
- jsx
- component
- vdom
- state/props
- 组件通讯
OK,我假设你对以上名词都不了解或者不全部了解,那接下来的内容都适合你看;如果不是的话——也就是你全部都已经理解了——那我也得继续写下去。。。你就跳着看吧!
实现一个“react”
首先明确我们的目标:实现一个组件(component),它能够监听数据的变化,动态地维护视图,处理UI与用户的交互。
我们先创造一个对象component
:
var component = {}
我们给这个component设置一些本地数据data
:
var component = {
data: {
name: 'Jack'
}
}
OK,有了数据,我们赋予它操作数据的能力,给它加一个setData
方法:
var component = {
data: {
name: 'Jack'
},
setData: function (key, val) {
var _t = this
_t.data[key] = val
}
}
好啦,现在它既有数据又有操作数据的方法,接着我们给它一个render
方法,让它渲染一段html到页面中,当然,它得先有个根元素作为根节点,我们也给它一个root
的属性,指向一个节点:
var component = {
roo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data: {
name: 'Jack'
},
setData: function (key, val) {
var _t = this
_t.data[key] = val
},
render: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var template = `<div>hello, world!</div>`
_t.root.innerHTML = template
}
}
OK,我们直接调用render函数来看看效果:
var component = {
roo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data: {
name: 'Jack'
},
setData: function (key, val) {
var _t = this
_t.data[key] = val
},
render: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var template = `<div>hello, world!</div>`
_t.root.innerHTML = template
}
}
component.render() // 调用render
对应页面效果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index</title>
</head>
<body>
<div id="root">
<h1>hello, world!</h1>
</div>
</body>
</html>
OK,没毛病,这样我们的component算是跑起来了,有点小激动呢(并没有)。
不过,我们是希望这个component能够根据我们的数据来渲染页面,实现模板引擎的效果。
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怎么样才能把数据映射到字符串模板中去?
我们可以在模板里面用一些变量限制符(variables controls)来特殊标识一个变量,比如在需要插入变量name
的地方,我们用{name}
来表示,那么原来的模板就变成var template = <h1>hello, {name}!</h1>
,然后我们再用正则替换的方式,去寻找这些特殊标识,然后对应替换成变量的值。
所以我们来使用正则改进一下:
var component = {
roo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data: {
name: 'Jack'
},
setData: function (key, val) {
var _t = this
_t.data[key] = val
},
render: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var template = `<h1>hello, {name}!</h1>`
var html = template.replace(/\{.*\}/g, function (res) { // 正则替换
var key = res.substr(1, res.length - 2) // 除去花括号,拿到key
return _t.data[key] // 返回key在data中对应的val
})
_t.root.innerHTML = html // 注意,这里是html,不是template了
}
}
component.render()
可以看到,我们只是简单粗暴地使用正则来替换相对于的字符串而已,实际上这里你完全可以使用现成的 js模板引擎 来帮助实现,会更加强大专业。
现在我们调用render就可以看到<h1>hello, Jack!</h1>
了。OK,为了使我们修改数据的同时,视图也自动更新,我们需要在setData的时候同时调用render以更新视图。
var component = {
...
setData: function (key, val) {
var _t = this
_t.data[key] = val
_t.render() // 修改完数据之后,调用render更新视图
}
...
}
现在我们试试,调用setData来改变数据:
var component = {
...
}
component.render()
setTimeout(function () {
component.setData('name', 'React')
}, 2000)
棒!现在这个“react”算是开发完成了!
不过,还有点小问题我们可以改进的:
- 默认调用一次render来启动component,感觉不是很好,体现不出启动的含义;
- 现在所有的业务都写在了component体外,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汇聚一点,把属于component本身的业务都包揽进去。
我们还是希望它能够有个比较正式的启动方式,我们给它一个start方法(这逼装的给满分):
var component = {
roo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data: {
name: 'Jack'
},
setData: function (key, val) {
var _t = this
_t.data[key] = val
_t.render()
},
render: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var template = `<h1>hello, {name}!</h1>`
var html = template.replace(/\{.*\}/g, function (res) {
var key = res.substr(1, res.length - 2)
return _t.data[key]
})
root.innerHTML = html
},
start: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_t.render()
}
}
component.start() // 注意,这里不再是执行render,而是执行start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执行业务?至少要等我的dom ready吧!那dom什么时候ready?至少要render之后吧!ok,那么我们先来给component加一个ready方法,顺手把之前写的setTimeout给搬进去:
var component = {
roo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data: {
name: 'Jack'
},
setData: function (key, val) {
var _t = this
_t.data[key] = val
_t.render()
},
render: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var template = `<h1>hello, {name}!</h1>`
var html = template.replace(/\{.*\}/g, function (res) {
var key = res.substr(1, res.length - 2)
return _t.data[key]
})
root.innerHTML = html
},
start: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_t.render()
_t.ready() // 注意这里,在render之后,就可以执行ready了
},
ready: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setTimeout(function () {
_t.setData('name', 'React')
}, 2000)
}
}
component.start()
ok,现在看起来舒服多了。
这里我们稍微停顿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component在运作的时候,ready的含义明显与其他方法有区别,如果我们不需要任何业务实现的话,那ready本身是没有也不需要任何内容的。它仅仅表示的是这时候组件已经渲染到页面上了,你处在一个可以安全的进行dom操作的阶段 ,而如果你愿意,你设置可以多设置几个这样子的方法,比如beforeReady
等等,只需要在start中,把它的调用放在_t.ready()
之前即可,当然,举例的这个方法没有太大意义就是了。这样的设计我们称为 生命周期 ,这些方法我们称为 生命周期函数 ,react提供了几个非常关键且实用的生命周期函数,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合理地设计我们的component,初步学习我们只需要了解与ready
相对应的componentDidMount
就可以了,下面会演示到。
那么,假设我们需要给dom加事件,应该怎么做?
理论上来说,最好的做法是能够把模板转换为实实在在的dom对象,然后通过js给这些对象添加事件;另一种方法简单粗暴,那就是我直接在模板元素的行间写事件绑定,然后等整个html插入root之后,这些行内属性会自动生效。
这还用想吗?我们直接写行间:
var component = {
...
render: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var template = `<h1 onclick="_react_.changeName()">hello, {name}!</h1>`
var html = template.replace(/\{.*\}/g, function (res) {
var key = res.substr(1, res.length - 2)
return _t.data[key]
})
root.innerHTML = html
},
changeName: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_t.setData('name', '山里育')
}
...
}
component.start()
这里剧透一下,react在这一步采用的是 jsx 的做法,这是一种对dom的抽象,原理是把用html标签表示的闭合元素转换为js对象,也就是说,你看到的代码中的<h1>hello, Jack</h1>
其实在编译之后并不是html片段,而是一个js对象,然后自然而然地,写在行内的属性也就相对应变成了该对象的属性,这里我们不必对实现方式太过深入理解。
不信?在jsx中直接console.log(<div>hello, Jack</div>)
试试?
我们直接在onclick
里执行_react_.changeName()
是没有作用的,而且还会报错,因为component不是全局可以访问的,所以我们要把component挂在window下,暴露到全局:
var component = window._react_ = { // 注意,在这里把_react_挂在window下
roo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data: {
name: 'Jack'
},
setData: function (key, val) {
var _t = this
_t.data[key] = val
_t.render()
},
render: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var template = `<h1 onclick="_react_.changeName">hello, {name}!</h1>`
var html = template.replace(/\{.*\}/g, function (res) {
var key = res.substr(1, res.length - 2)
return _t.data[key]
})
root.innerHTML = html
},
start: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_t.render()
_t.ready()
},
ready: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setTimeout(function () {
_t.setData('name', 'React')
}, 2000)
},
changeName: function () {
var _t = this
_t.setData('name', '山里育')
}
}
component.start()
看到这做法有些小伙伴开始紧张得坐不住了:你怎么可以把_react_
挂在window下污染全局环境?
哈哈,这么做确实太过明目张胆了。不过我们为了实现方便,所以这么做,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讲解react的工作原理,所以一切从简,真正去实现的话,这一步还是要好好斟酌的,即便是设计一个比较偏僻的变量名也比现在这样好。
才不是为了偷懒。
ok,我们的“react”这样就算竣工了。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实现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实现这个react
的目的是帮助认识react。
熟悉react或者vue的童鞋肯定会觉得熟悉,我们可以一一对应一下(看注释):
var component = window._react_ = {
roo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data: { // react -> getInitialState; vue -> data
name: 'Jack'
},
setData: function (key, val) { // react -> setState; vue -> 劫持对象的getter和setter
var _t = this
_t.data[key] = val
_t.render()
},
render: function () { // react -> render; vue -> <template />
var _t = this
var template = `<h1 onclick="_react_.changeName">hello, {name}!</h1>`
var html = template.replace(/\{.*\}/g, function (res) {
var key = res.substr(1, res.length - 2)
return _t.data[key]
})
root.innerHTML = html
},
start: function () { // react -> React.createClass; vue -> new Vue
var _t = this
_t.render()
_t.ready()
},
ready: function () { // react -> componentDidMount; vue -> ready(1.x)\mounted(2.x)
var _t = this
setTimeout(function () {
_t.setData('name', 'React')
}, 2000)
},
changeName: function () { // react -> changeName; vue -> methods.changeName
var _t = this
_t.setData('name', '山里育')
}
}
component.start()
不过,我们的react
并不能真正投入生产,因为render方法使用全局刷新dom的方式,对性能消耗太大。我们知道dom操作是很昂贵的。相比之下,我们传统的针对某个元素进行修改的方式反倒是性能更优。
what???搞了这么多你告诉我原来的方式更划算???
别急,针对这一问题,react有解决的方法,那就是vdom。
vdom
vdom
即virtual dom,其实vdom就是为了填上面这个坑才被创造出来的。我们知道,如果每次有点小改动就全局刷新dom,那性能的消耗就太大了,没办法愉快工作下去。但是,如果在渲染之前,我们能够通过对比,计算出需要修改的部分,有针对性地去更新这一部分dom,那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性能消耗了。
vdom就是帮我们干这事的!
vdom保存着真实dom树的所有信息,并保持同步。我们在render的时候不是直接渲染dom,而是渲染vdom,这时的vdom会通过一系列的算法比对(diff),得到最终需要修改的部分dom,然后再作用到真实的dom上:
我们家react:render -> dom
别人家react:render -> vdom -> (diff) -> dom
我们可以尝试猜一下vdom(的一个单元)大概是什么样的结构:
var vdom = {
tagName: 'H1',
className: '',
innerHTML: 'hello, Jack!',
onClick: function () {
// do something...
},
children: [
// 子元素
]
...
}
所以vdom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对象,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真正有讲究的是diff算法,这关系到vdom的准确度和更新效率,我们在这里就不作深入探讨了。
因为我也不懂。。。
jsx
完成了一个简单的react
之后,我们来真正写react的时候就容易理解多了:
// App.jsx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var App = React.createClass({
getInitialState: function() {
return {
name: 'world'
}
},
componentDidMount: function() {
var _t = this
if (_t.isMounted()) {
setTimeout(function() {
_t.setState({
name: 'Jack'
})
}, 2000)
}
},
render: function() {
var _t = this
return (
<h1 onClick={_t.changeName}>hello, {_t.state.name}!</h1>
)
},
changeName: function() {
var _t = this
_t.setState({
name: 'React'
})
}
})
ReactDOM.render(<Ap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上面的代码是react的实现,功能跟我们刚刚自己写的component是等效的(不要脸)。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整个结构和工作流程也是跟我们的“React”很相近(真不要脸)。唯一差别比较大的,那就是直接在javascript中写html的方式了,这可能是大部分初学者都比较难接受的一点。
这种js和html混编的方式,就叫做jsx。
jsx使你可以在js中方便地组织你的html,想想,如果我们的html都要像之前我们写的那样,变成字符串的方式来写,那感觉很糟糕,连换行都不自在,因为你总会感觉你的思路在html和js之间来回切换,你总要考虑这里的换行有没有问题,那里的字符有没有歧义,需不需要转义等等的问题,强制把html给parse为js中的字符串,既不方便书写,又难以维护。所以为了消除这种麻烦,react干脆就把html当作一个可辨别的js代码片段来使用。其原理很简单,只是经过babel处理后,把js中的html标签内容变成js对象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我们把所有标签都当成一个js对象来看,那就很好理解了,一个<h1 onClick={_t.changeName}>hello, Jack!</h1>
在js中应该就相当于(以下是真实例子拷贝):
{
$$typeof: Symbol(react.element),
_owner: null,
_self: null,
_source: null,
_store: Object,
key: null,
props:{
children: "hello, Jack!",
onClick: _t.changeName // 这是我自己补的
},
ref:null,
type:"h1",
__proto__:Object
}
当然,以上应该说是一个组件的调用,真实的组件本身应该是lazy的,或者是functional的,你可以试试直接console.log(App)
(以下依旧为真实例子拷贝):
function App(props) {
_classCallCheck(this, App);
var _this = _possibleConstructorReturn(this, (App.__proto__ || Object.getPrototypeOf(App)).call(this, props));
_this.state = {
…
}
}
是不是验证了之前说的,jsx中的html片段其实是编译成js可识别的对象(函数)。
component
讲完以上内容以后,我们的“假react”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接下来讲解 component 的内容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切换到“真react”来讲解。
啥?你现在就想练手?没问题,给你我的codepen:线上环境。
component顾名思义,就是组件的意思。组件化 的目的是实现代码复用,这跟 模块化 很相似。简单来说,我们可以认为组件化,就是把一个个独立的代码块进行封装,然后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再一个个组装起来,构建最终的页面。
打个比方,我们的首页一般会有一个导航栏,这个导航栏就是一个功能完整并且相对独立的模块,我们可以把它拆出来,封装成组件,然后在代码中引用。这样的话,除了首页以外的其他页面,也都可以引用这个组件,这样我们就不必为每个页面都写一个导航栏,也不必在导航栏有变动的时候,去把所有页面都修改一遍,而只需要修改导航栏这个组件就可以了。
明白了组件化的含义之后,用起来就非常的方便了!
假设我们有一个页面index
,这个页面上有一个logo、一个导航栏、一个新闻列表的板块,还有一个页脚,那么我们可以这么来写:
<div class="g-index">
<div class="m-logo">
logo
</div>
<div class="m-nav">
nav
</div>
<div class="news">
<div class="m-news_item">
item
</div>
<div class="m-news_item">
item
</div>
<div class="m-news_item">
item
</div>
</div>
<div class="m-footer">
copy right
</div>
</div>
在react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组件化,实现上面需求只需要这么写:
// App.jsx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var Logo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div className="m-logo">
logo
</div>
}
})
var Nav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div className="m-nav">
<a href="#">index</a> <a href="#">about</a> <a href="#">product</a>
</div>
}
})
var NewsItem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div className="m-news_item">
item
</div>
}
})
var Footer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div className="m-footer">
copy right
</div>
}
})
var App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div className="g-index">
<Logo />
<Nav />
<div className="news">
<NewsItem />
<NewsItem />
<NewsItem />
</div>
<Footer />
</div>
}
})
ReactDOM.render(<Ap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对页面的拆分,彼此隔离的组件大大缓解了我们在一个作用域里书写大片的代码而引起污染的情况,使得调试变得更加方便。
看过react文档的小伙伴可能会说,咦?怎么是createClass
的方式,而不是直接extends React.Component
?其实官方提供了好几种声明一个组件的方式,并不限于以上两种,后者也是借助于es2015
(es6)的class
来实现的,在这里,我们为了让重点更加集中,就不使用class
的方式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了解。
为了实现代码的跨页面复用,我们还可以把以上的组件分别封装到独立的文件当中,然后使用es6提供的import
方式来引入:
// App.jsx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import Logo from './components/Logo'
import Nav from './components/Nav'
import NewsItem from './components/NewsItem'
import Footer from './components/Footer'
var App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div className="g-index">
<Logo />
<Nav />
<div className="news">
<NewsItem />
<NewsItem />
<NewsItem />
</div>
<Footer />
</div>
}
})
ReactDOM.render(<Ap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注意,为了使组件能够被import
,在编写组件的时候,你需要对应地把它export
出来:
// Logo.jsx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var Logo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div className="m-logo">
logo
</div>
}
})
export default Logo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import
和export
是es6的语法,与react本身没有关系,不管你用不用es6,react都是能正常运作的,只不过我们借助于es6,能提高我们的编程体验以及更好地实现组件化的工程。
state/props
讲到component,就不得不讲 state 和 props 这两个属性,state是一个组件的本地数据,也就是它的私有数据,可以理解为local model
,而props则是组件由外部接收的属性。
有点混乱,我们简单区别一下,假设我们有一个时钟组件clock
,它平时都是自己运行,那么它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所以它的time
就可以由state
来管理;除了显示时间之外,它还需要展示自己所在的城市,我们希望它的城市可以订制,也就是地点是需要“被告知”的,所以它的city
就需要由props传入。
var Clock = React.createClass({
getInitialState: function() {
return {
time: new Date().toString()
}
},
render: function() {
var _t = this
return <div className="m-clock">
{_t.props.city}: {_t.state.time}
</div>
},
componentDidMount: function() {
var _t = this
var timer = setInterval(function () {
if (_t.isMounted()) {
_t.setState({
time: new Date().toString()
})
} else {
clearInterval(timer)
}
}, 1000)
}
})
我们可以在App
组件里这样调用:
var App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return <div className="g-index">
<Logo />
<Nav />
<Clock city="广州" />
<Clock city="北京" />
<div className="news">
<NewsItem />
<NewsItem />
<NewsItem />
</div>
<Footer />
</div>
}
})
这里为了突出可订制的性质,我特地放了两个时钟,标识了两个地点。虽然这个例子还是有点奇怪,但是我们以理解为主,不要去纠结这些细节,因为我一时也没想到什么比较好的例子。
一般来说,如果你能确定一个数据它只属于组件自己,完全不需要外部来管理,那么它就可以放在state中,如果这个数据(属性)可能来自外部,或者它需要被外部定制,或者它可能需要参考外界因素,或者它需要跟外部相互作用,那么它应该由props传入。
留意我们以上Clock
组件中,出现了一个isMounted
方法,这个方法是干嘛用的呢?
isMounted是判断当前组件是否挂载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isMounted()
返回的是true
那么说明这个组件目前是挂载在页面上的,正常运作;如果返回false
,说明这个组件已经被卸载了,那么你不应该再对它做任何操作,比如setState
而引起组件重新渲染。
组件被卸载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假设页面上有三个列表,那么这三个列表就是三个组件,而我们一次只显示一个列表,点击tab可以切换显示不同列表,那么我们切换列表实际就是对列表组件的加载和卸载过程,这时候,如果一个列表已经被卸载,那么对它的一切操作都应该被停止。
另一种情况是使用了router
来实现SPA
的时候,这也是很常见的,更应该用好isMounted
,不然页面切换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报错。
还有一点就是,state是可以由组件自己自由操作的,但是传入的props,需要依靠外部才能更新,换句话说,props对接收的组件来说,是只读不可写的!
那如果我们确实需要更新自己的props该怎么办?我们需要以某种方式来通知外界,让外界来更新状态,这就涉及到组件之间的通讯了。
组件通讯
很多时候,我们的组件都不可避免的要跟组件外的环境,或者其他的组件互相作用,我们称为 组件之间的通讯 。
组件之间的通讯分为:父组件与子组件之间通讯、子组件与子组件之间通讯,以及跨了好几代的通讯(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怎么一本正经地描述这种关系)。
最后一种通讯其实可以通过第一种来一步步传递实现,也可以借助于redux
这样的插件来实现,后者已经超出了题纲,我们不作展开。
来个典型点的例子,假设我们要写一个模拟alert
的弹窗组件,也就是web开发中非常非常常见的 模态弹窗 ,我们来分析一下需求:
- 窗口的状态(激活/关闭)
- 激活窗口的方法
- 关闭窗口的方法
- 可订制的弹窗内容
我们来点场景吧,进入页面2s之后,自动弹窗显示“hello, Jack!”,弹窗有两个按钮,一个是“关闭”,一个是“向领导问好”,点击前者关闭弹窗,点击后者,弹窗内容修改为“领导好!”。
没错,我就是要这么俗气。
ok,我们差不多有个概念以后,就可以来写Dialog
组件了:
var Dialog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function() {
var _t = this
if (!_t.props.status) {
return null
}
return <div className="m-dialog">
{_t.props.cnt}
<div>
<button onClick={_t.props.closeHandler}>关闭</button>
<button onClick={_t.greetToLeader}>向领导问好</button>
</div>
</div>
},
greetToLeader: function() {
this.props.greet('领导好!')
}
})
这里我们只接收了一个关闭的方法closeHandler
,而没有激活的方法,因为不需要,一个弹窗不需要自己激活自己,而是由外部来激活:
var App = React.createClass({
getInitialState: function() {
return {
isShowDialog: false, // 我们在这里为弹窗设置状态,默认未激活
dialogCnt: 'hello, Jack!' // 在这里为弹窗设置初始内容
}
},
render: function() {
var _t = this
return <div className="g-index">
<Dialog status={_t.state.isShowDialog}
cnt={_t.state.dialogCnt}
closeHandler={_t.closeDialog}
greet={_t.greet} />
</div>
},
componentDidMount: function() {
var _t = this
var timer = setTimeout(function() { // 设置一个定时器,两秒后弹窗自动弹出
_t.showDialog()
}, 2000)
},
showDialog: function() { // 激活弹窗
this.setState({
isShowDialog: true
})
},
closeDialog: function() { // 关闭弹窗
this.setState({
isShowDialog: false
})
},
greet: function(txt) {
this.setState({
dialogCnt: txt
})
}
})
ok,以上,我们就实现了一个模态弹窗的基本逻辑,通过传递props,父组件可以控制子组件的状态,而子组件也通过调用父组件传进来的props方法,来通知父元素改变状态来达到影响自己的目的(比如关闭弹窗),以及对外传递信息(比如“向领导问好”),一个例子把所有通讯方式都包含了,信息有点多,请仔细琢磨,慢慢体会,因为连我记几念起来都觉得好拗口。。。
同理,子组件之间的通讯也是一样,一个子组件想作用另一个子组件,可以通过父组件来做中间调度,对于子组件来说,父组件就是一个公共环境,它的一切资源,想调用的话,直接通过props接收就可以了,比如有另外一个组件Nav
也想要关闭弹窗,那么我们只需要通过props给它传递父组件的closeDialog
方法就可以了,就像这样:<Nav closeDialog={_t.closeDialog} />
。
总结
好啦,终于说完了,篇幅很长,可能因为react本身内容比较多,概念也比较多,所以总觉得只了解一部分是没办法应用到实际开发中去的,所以还是尽量按照能完成基本开发的内容去覆盖,真正要玩转react,还需要掌握许多的知识,所以,大家且行切珍惜。
就目前来说,其实vue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上手简单的多(没想到我是这样的墙头草!)。
好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掌握react对提升自己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我们这里是尽量把组件的层级控制在了简单的父子关系之间,其实没有解决更深层级的组件通讯问题,就目前而言,我们只能通过一层层传递的方式来实现深层次的嵌套通讯,这是很不好的,所以你应该尽量控制组件之间的层级,幸运的是,你的页面也许并不需要一个嵌套很深的组件关系。react只关注view层,所以对这种构建复杂应用需要解决的内部通讯问题,react表示:你去找有关部门吧。
这篇文章离SPA
,还差了一个router;如果你愿意再折腾,你还可以再搭配个redux来实现状态管理和全应用通讯!
然而redux又是另外一个毫不相干的库,所以,道阻且长。
别问我要怎么ajax,react没有自带,那么多npm包,随便找一个,我习惯用reqwest。
最后再补一个react开发脚手架,也是我这个项目演示时候用的:react_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