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天之生人,乘缘而来,秉德而生,有来路。
圣人懂得生死的意义,教化世人如何生活,有去路。
生来死去的路线和道理,圣人谓之大道,布教育大道于世间千秋万代。这是现代学校传授技能知识远远不能比拟的。比如三字经首句:
人之初,性本善。——同一个来处。
性相近,习相远。——不同的因果。
苟不教,性乃迁。——看到危险了吗?
教之道,贵以专。——家庭和人性靠什么延续?可以多选吗?
圣人的苦心,体现在圣人言论行动的普世价值。其中有五伦之说: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世上无外乎这几种人与人相处的关系。是这样吗?
圣人看得很清楚,悲天悯人的同时,更不想招惹世间功过,所以把师生关系不列入人间伦理之中。只是以“天地君亲师”表明“师道”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和地位。
师道,与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是什么关系呢?从历史来看,师徒关系的师道超越着五伦,又可能卑微地藏于五伦中,而且是七十二般变化地神一般存在着。事实上,师道就在身边,处处有师道,认可遍是,随请便是。
延续圣人的话,五伦之说各有正情,谓五伦正情。而师徒之说,常常以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涵盖论之。只因师徒双方本身,愚顽有别,智巧不一,如何圆满人生大道,必然各有各的面对和方法,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见,师道最丰富最厚重最饱满了,要最正情,也该是最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