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长时间的在教师的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的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
尊重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绝对”的权威自居时,往往会自觉和不自觉的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行为来对待学生,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情绪紧张、焦虑和缺乏自信心等负面影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学习。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且还是协调师生关系,保证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尊重学生重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多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发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如果有的学生不善于用口头表达,则可以用书面的形式,譬如用小纸条之类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及时收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权衡和改进。即使学生的基础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符合“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的新的教育理念。
二、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感。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就更应该追求这样一个境界,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的学习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内驱,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渲染的内容。课堂教学与学习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熏陶,它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图形,每一个运算符号里,都包含了悠久的人类文明与传统知识和文化的美,甚至它的每一个定理、法则,每一个符号里都有着一个非常优美的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讲一些与所授内容有关的故事以及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正乐趣,促使学生热爱学习。课堂上还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并感受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因为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求知情境。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从创设的情景中进入到探究问题的氛围中,教师设计的情景问题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细,要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情景问题与要掌握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必须清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当堂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知识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彻底摈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候都动起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先自学后质疑,再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则收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点拨、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结合当堂的学习实际,谈谈我们从本节课中都学到了什么?对解决哪一类问题有所启迪。这样的过程,基本体现了学习的基本规律:感知 ----理解----评价----鉴赏----积累----迁移----再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有个性的,我们要以后现代的观点指导教学,倡导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具个性的见解,摒弃机械呆板和权威。
迁移情境,也就是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疑,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这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新颖生动的的例子(特例),进行点拨讲析。
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应注意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都不能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
质疑情境。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教师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大胆质疑。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将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今天的教育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话虽偏激,却也言中我们教育的致命弱点。亦如已故“导弹之父”钱学森所说:“我们的教育缺乏创新,缺乏个性!”是的,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宗法桎梏的束缚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人们对自我的追求往往是扭曲的,人最终得到的不是自我的独立性,而恰恰是自我的消解。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大多个性不明,思维缺乏创新,缺乏独立的人格力量。看看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我们的教师习惯进行的是印证式的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寻找答案,而且答案要和“标准答案”一致,否则就是错的。可以说,我们的学生的创造性在一次一次的印证中被残忍地扼杀了。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开放化、多元化,让我们的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疑问。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针锋相对的错误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要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幽默情境。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的就是幽默。”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今天的素质教育,更是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合作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的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这种情境具体体现在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当然也要注意随时调控。
诚然,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式的,它远不止以上所谈的几点。“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应坚持触景生情”。 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全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必须巧设提问,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既能形象地感受,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求知的渴望被激发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就会明显起来。不管什么知识的传授都离不开创造性的提问,课堂提问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当的好奇心,练习的内容要能够从学生兴趣心理上入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望中寻找,达到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变“苦学”为“乐学”。提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集体讨论、学生自己设问等形式和方法。还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故事让学生读后给老师提问,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也不是个别成绩优异者的,课堂是我们大家的课堂,我们在课堂中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量。
另外,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1.情感性: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课堂上的教师,他的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好的课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人类在探究知识方面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2.主体性: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依据“洋思”的教学方法,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自学,必须以每个学生的个体学习为基础,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在多向交流中撞击出探究知识的火花。如果教师对知识的过多讲解,必然挤掉或取代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学时间。
3.全员性: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一些观摩课多是尖子学生回答提问,差生跟不上趟,难掩“滥竿充数”的漏洞。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多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4.全程性:教学的自始自终,要自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离不开学生对学习“乐学”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人类探究知识的艰辛与不懈追求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尤其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乐学”的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内驱,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效解决一项特定任务的一种感知和判断。人类主体性是指调整学习技巧、动机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