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四),按农历计算这一天是弘一大师圆寂75周年的日子,巧合的是按阳历算这一天则是他诞辰137周年的日子。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在温陵养老院晚晴室,10月20日(农历九月十一)弘一大师在泉州承天寺火化。
相对于普及弘一大师的事迹,这里更想强调的是弘一大师圆寂处——晚晴室。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弘一大师圆寂处晚晴室一直以来并未得到世人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因为我整理撰写了《弘一大师与晚晴室》的文稿,所以在弘一大师圆寂75周年这个节点,叙述一下我与弘一大师以及晚晴室的些许因缘。
一 · 印象
和很多人一样,最初知道弘一大师,不,应该说是李叔同,就是从他填词的那首《送别》开始的,之后就并没有过分关注了。只是后来对民国文人感兴趣,于是逐渐了解了一些风流公子,其中不乏“民国四公子”、“鸳鸯蝴蝶派”、甚至一些“五四青年”,尤其是像“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的苏曼殊这种情僧。一开始李叔同的故事在我看来也只是夹杂在这纷乱时代里的又一段传奇。
故事总在逝去时才绽放异彩,风流总在洪流中才相得益彰。
李叔同生于天津巨富之家,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67岁。幼年接受到传统家族细心地国学培养,擅习书法,精于金石,喜好戏曲。长成以后热衷参与社会变革、思想进步,这期间他参加诗社、撰写剧本、出演京剧、谱写歌曲。1905年母亲去世,李叔同到日本留学学习绘画和音乐,回国后在浙江任教。1918年三十九岁的李叔同决定出家,号弘一。
围绕李叔同有太多的非同凡响:支持变法崇拜康梁、改革传统丧葬礼仪;创办中国话剧社团“春柳社”第一人;组织出演中国第一部话剧《茶花女》;出版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开设裸体写生课程第一人;以图文并茂形式编辑杂志第一人;在海外举办中国人油画展第一人;向中国介绍油画、西方音乐、石膏模型、现代木版画……
能将这么多艺术成就集于一身者,前所未有,后难企及,不可不谓之天赋异禀。李叔同每做一件事都能做到最顶尖,无论是书法、篆刻、绘画、音乐、戏剧,还是社长、演员、编辑、出版人、老师,李叔同都能专注、专心、专一,心无旁骛、心无挂碍,包括作为一名僧人。
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略显突兀实则如一。身份虽变,自性不变。出家以后,弘一大师潜心学佛,虔诚谦卑、苦修苦行,刻苦钻研发心重续南山四分律,行迹南北遍宣教义,通过自己在俗家时的朋友和影响让人们关注佛教。着重佛教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真正做到弘法利生。并用音乐、绘画、篆刻、书法等艺术形式传播佛法,几乎成为汉传佛教必学必唱的《三宝歌》就是由他谱曲。
二 · 结缘
如果说了解弘一大师的故事不算是真正的有缘的话,不经意来到弘一大师晚年生活的城市,确实可以算是缘分了。总之,开始并不是因为弘一大师生活在这里所以才来,也并没有因为这一因素有什么欣喜。呆在这里一年后,有一回回北方家中,蒙受点播当机说了弘一大师的种种不可思议,此后便埋下了留意弘一大师的因。
一开始最让我疑惑的,也是后来之所以选题撰文的是弘一大师圆寂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圆寂在养老院而不是寺院?温陵养老院在泉州什么地方?晚晴室是什么样的?弘一大师圆寂在晚晴室,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
带着这些疑惑不断搜索,终于确定了弘一大师圆寂的地方,是在原来还是泉州市第三医院(精神病院)的里面。没有任何的标志和指示牌,最早去的时候弘一大师圆寂的那间房子还被作为库房在使用。虽然后来第三医院搬走了,但是那里还是原来的状态。如今想再进去看看“晚晴室”还要经过门卫这一关,貌似比是神经病院的时候更难了。
说有缘还确实有缘。后来要找暂时居住的房子,辗转介绍最终居然是一处距离“晚晴室”很近的地方,穿过错综复杂的街区只需五六分钟就到了。更有意思的是,前年的清明节,下着雨,我专门又去瞻仰了近在咫尺的“晚晴室”,正巧遇到了另一位冒雨前来的中年人。当时晚晴室附近空空荡荡,只有我们两个,于是攀谈起来,居然都是为了瞻仰“晚晴室”而来。聊天中直到他是一位常年在香港的泉州人,这次回家目的之一就是来看看“晚晴室”,我们也就因弘一大师从此结缘。他时常推送告知我关于弘一大师的事情,并鼓励我写一些弘一大师的东西。
也是在这期间,有僧人朋友也提及弘一大师晚晴室的历史问题,还有人常来询问“晚晴室”。由于所能见到的材料都是只言片语并不集中,而且“晚晴室”无论是在文字上还是在实物上都没有被世人所认识,所以我想有必要写一些围绕“晚晴室”的文章,至少可以让关注它的人能够获得参考,于是写出了《弘一大师与晚晴室》这篇文稿。
三 · 《弘一大师与晚晴室》
《弘一大师与晚晴室》总计约一万八千字,分八篇。从“晚晴”二字说起,阐述弘一大师出家后居住地的选择与“晚晴”的内在联系,并搜集整理了有关“晚晴室”所在地温陵养老院的材料、图片等,最后陈述总结了“晚晴室”的价值。
有关弘一大师为什么自号“晚晴老人”?弘一大师为什么居无定处?弘一大师为什么最终留恋闽南留在泉州?弘一大师为什么没有圆寂在开元寺或者承天寺?为什么是在承天寺火化?温陵养老院是个什么样的机构?这些问题在《弘一大师与晚晴室》里均有解答。
弘一大师六次来泉州,三次居住在温陵养老院,在“晚晴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的一百五十三天。弘一大师在泉州留下了大量墨宝,在泉州的寺院几乎处处都能看到弘一大师那非常容易辨识的“弘一体”。说来也很有意思,弘一大师的晚晴室和泉州开元寺、泉州承天寺正好成等边三角形,三处直线距离相隔大约都是1.5公里,这可能也是当年叶青眼居士之所以能够延请弘一大师到温陵养老院的缘故之一吧。
也是因为写《弘一大师与晚晴室》,有幸到南安大慈林寺拜访泉州弘一大师学术研究会会长,已经98岁的陈珍珍老人,她在14岁的时候亲近过弘一大师,此后立誓尊弘师学佛法。当我见到这位与我年纪相差超过七十岁的老人时,不禁幻想起她八十四年前看到弘一大师的情景。某一瞬,我仿佛与弘一大师产生了交汇。
今年是弘一大师圆寂七十五周年,相必会有围绕圆寂周年的纪念活动,如往年一样。但是有关“晚晴室”的保护仍然没有什么消息,也如往年一样。有一回,弘一大师的嫡孙女李莉娟女士来泉州讲演,我有专门问过她关于“晚晴室”的保护问题,她的回答和他的表情一样都显得很无奈。
通过《弘一大师与晚晴室》的传播或许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晚晴室”,也或许因为更多人的关注,“晚晴室”会得到应有的保护吧。
《弘一大师与晚晴室》共有八篇文章,现将已在简书发布的前五篇文章链接如下:
○ 弘一大师为何偏爱晚晴?
○ 弘一大师为何居无定所?
○ 弘一大师为何圆寂在养老院?
○ 弘一大师的南闽梦影
○ 弘一大师在晚晴室的最后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