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江苏东部的一个小小村落,这个小村落,除了有个豪迈的名字“英雄村”,其他都与周围的其他任何村落没有任何区别。
千篇一律的苏式小楼房,没有浓浓古味,也没有西式风情。也如其他村落一般逐渐寥落,年轻人如向阳而去的鸟儿一般奔赴远方,只把残余的夕阳留在这里。
家庭的热闹在这个小村渐渐淡去,但是老人们始终是渴望热闹的。于是,他们开始相互帮助,开始追逐热闹。
老人们进行了商讨,决定在这个小小村落里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庙宇。也许是因为最近的庙宇距离这村落有5公里,他们的蹒跚步履已难走远;也许是因为历代的传统,每家每户的厅堂总有供奉神明的小小一角;也许是因为,这个地方是什么其实不重要,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场所,时不时聚到一起,驱逐孤独。
一群过了花甲的老人,完成选址,塑菩萨 ,建香炉,买烛台案桌、蒲团敬香等一系列工作。唱佛机响了起来,袅袅的烟火升了起来,这座不过10平方的小庙宇,完完整整落在了我家的厨房边屋,一间极朴素的砖瓦屋子。
从此开始,每月的初一、十五,这里总会热闹起来。逢上菩萨生日、迎财神的日子,更是大事,老人们欢欢喜喜张罗着请来当地戏班子,放起烟花爆竹,请来村里的老厨师,做几桌宴席菜。这几乎成了村里的老人节,没有年轻人的帮助,这是他们平凡日子里最盛大的自娱自乐。
但这些时刻的童子堂只是热闹而已,让老人们的欢愉达到顶点的,总是过年。除夕夜那一天,小小的村落的各家各户的晒谷场,会停满各色的车辆,装着各色的沾染着天南地北尘土的车牌,老人们在年夜饭桌上收尾的时候,提醒全家人明天务必早起,去童子堂烧个新年头香。
那一天的童子堂,会热闹上整整一天。年轻人随性地拜一拜,他们大多不信这些,但是不想拂了老人的期待;孩子按照老人们的指导像模像样地拜一拜,他们大多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什么意义,只是觉得有趣;老人最虔诚地向着神明叩头,缓缓闭眼,有些口中念念有词,恭恭敬敬地表达着自己的祈祷。
那一天,老人们早早为这一刻定的宝塔香会在门口的水泥地上一燃一整天,座座香山燎起的香火烟气,如清淡的云飘过一年光阴的起始点,飘向这小小英雄村的又一年孤独清冷。
但他们渴求这一刻的烟火气,他们渴求这烟火气,将他们唯一的祈祷,带给那缥缈的神明。